扇面趣谈·石涛
石涛(1642~1707 ),俗名朱若极,乳名阿长,僧名元济、原济,字石涛,别号苦瓜和尚、钝根、石道人、大涤子、清湘遗人、清湘陈人、清湘老人、瞎尊者、零丁老人等。生于广西全州 (今全县)。清代著名画家、绘画理论家。石涛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重侄孙靖江王朱赞仪十世孙,父朱亨嘉因自称监国,被唐王朱聿键囚杀。当时石涛尚年幼,由太监带走,后为僧。所画山水、人物、花果、兰竹、梅花,无不精妙,且能熔铸古今,独出手眼。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大师,当时名画家王原祁即评日: “海内丹青家不能尽识,而大江以南,当推石涛为第一。” 时至今日,石涛仍有很大的影响。现代大画家齐白石认为石涛在中国画方面的成就 “空前绝后”。石涛青壮年时多次到过扬州,晚年筑大涤草堂定居扬州,身后葬于扬州。扬州何园内的片石山房,系按石涛画意所叠,被当代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称为“人间孤本”。石涛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和理论,对“扬州画派” 的形成产生了最重要、最直接的影响。今人丁家桐所著《扬州八怪全传》,开篇介绍的就是石涛。1962年,辽宁省博物馆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联合举办过 “石涛、华喦和扬州八家书画展览”,亦可见石涛与 “扬州八家” 的一脉相承。著名的《石涛画语录》(《苦瓜和尚画语录》)和大量题画诗,形成了石涛具有强烈主体意识和鲜明个性色彩的绘画理论体系。
搜尽奇峰打草稿
在艺术上,石涛反对泥古不化,是当时画坛革新派的代表人物。他强调画家要面向现实,投身到大自然中去,“搜尽奇峰打草稿”,创造自己的艺术意境。其创造性就表现在他个人的心情与自然的交流,达到从古人入、从造化出的艺术境界。如他的皴法就是为山川“开生面”,用得很灵活。他的山水画苍郁而恣肆,豪放而深厚。其运笔自由酣畅,方圆结合,秀拙相生。所绘扇面,无论松鹤、疏竹、幽兰,还是云山,皆饶有生气 。
石涛像
石涛的书法扇面同样体现了他的创新精神。其书法行、楷、隶诸体皆精,楷中有六朝造像笔意,隶书“散朴有致,不检绳墨”。书画同出一辙,“师古求新”,清代著名书法理论家包世臣列其作品为“逸品”。有些书作运用绘画的大写意笔法,显得扑朔迷离,苍莽新奇。
石涛擅在扇面上作题跋,记人记事。例如,康熙初年,石涛从武昌沿长江东下,途中曾在庐山住过一个较短的时期。他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庚辰所作的一帧扇页上有一则题跋,提及这次登庐山的经历: “秋日,与文野公谈及四十年前与客坐匡庐,观巨舟湖头如一叶,有似虎头者,今忽忆断烟中也。”题跋与扇画共读,增益理解。
《花卉》扇面 石涛
《书法》扇面 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