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趣谈·嬴政
嬴政(前259—前210),即秦始皇。秦王朝建立者、政治家。庄襄王之子。公元前246—前210年在位。即位时,吕不韦执政。秦王政九年(前238年)亲政后,平定嫪发动的叛乱。次年,免吕不韦职。由公元前230年灭韩,到前221年灭齐,十年之间先后兼并六国,自称始皇帝。废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分全国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颁布“使黔首自实田”令,按占田数量纳税;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修建驰道、直道和在今云南、贵州地区“略通五尺道”,以加强全国陆路交通。又派兵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定百越,戍守五岭,设置闽中、南海、桂林等四郡。禁止儒生评论时政。下令销毁民间兵器,焚烧各国史书和民间所藏经典及诸子书籍,坑死儒生460多人。在他统治期间,酷刑严法,租役繁重,侈宫室游观,加上连年用兵,使百姓痛苦不堪。他死后不久,即爆发了陈胜、吴广农民大起义。
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传为秦始皇嬴政所制,该印在封建社会辗转流传了2000多年,在它的身上流传着许多曲折离奇的故事。
所谓“传国玉玺”,很早以前,人们就有种种传闻。《世本》载:鲁昭公时始作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称始皇帝,遂取蓝田地方出的玉制作印玺,由丞相李斯撰文,上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鸟虫形篆字,由著名玉工孙寿镌刻成国玺。国玺方四寸,上有螭龙钮。秦灭亡时,子婴携国玺投降刘邦,国玺作为王权的标志,汉室世代相传为宝。西汉末年王莽篡政,逼汉元皇后交出玉玺。元后掷在台阶上,损一小角,以黄金镶之。王莽被诛,此玺又归更始帝刘盆子,以后又归东汉光武帝。东汉末年,汉室遭黄巾军打击,混乱中又将玉玺投入井内。孙坚祭祀汉室宗庙,忽见井内有光,于是从井中打捞出传国玉玺,之后又归袁术所有。袁术既败,玉玺仍归还汉献帝。曹魏受禅,并得玉玺。晋以后,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政权更迭,玉玺亦转传相授。至唐末,玉玺遗失于战乱。元成宗时,重行出世,至顺帝北走,拐至大漠,又失踪迹。清兵入关前,元裔又献玉玺于努尔哈赤,清得此以称帝。然而,清朝灭亡时,所交御宝印玺中,却没有传国玉玺。据说清乾隆时共有国宝29颗,清亡时仅交出25颗,那流散的4颗中是否有传国玉玺,就不得而知了。
传国玉玺至今仍是一个谜。世人都想一睹其真容为快。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想见到实物,以解决历史的疑案;古董商企图获得它,以牟取暴利;篆刻家希冀见到它,以了解篆刻艺术;政治野心家更试图得到它,以窃取政治地位。有人说这不过是个传说。
从历史资料来看,传国玉玺的形态和文字亦不尽相同。宋代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卷十八著录了蔡平仲、向巨源摹写的三种传国玺文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两种为鸟虫篆。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五著录崔逢《传国玺谱》之图样,“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玺有四方,一方为鸟虫篆,其余三方为缪篆。本书一并收入,以飧读者。
秦始皇像
传说中的传国玉玺图样
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鸟虫篆)
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鸟虫篆)
受天之命
皇帝寿昌(缪篆)
受天之命
皇帝寿昌(缪篆)
魏所受汉传国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