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趣谈·乔曾劬
《乔曾劬》:乔曾劬(1892—1948),字大壮,别署壮殴、波外翁。四川华阳(今成都)人。毕业于清代北京讲学馆,通中、法文学,擅诗词,对《说文》颇有研究。书法,少习虞世南,后出入二王及褚遂良《倪宽赞》,又博涉诸碑帖,卓然成家。篆刻,宗法秦、汉及黄牧甫,刀法劲辣,印文融会两周、秦、汉金文于一体,布局疏密自然充满灵气,印风明快,名重一时。曾任中央大学艺术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波外楼诗》、《波外乐章》、《大壮印蜕》等。
“人间可哀”印
乔大壮因对世道不平,竟投河自尽,这方“人间可哀”印当是他愤世忧时的表露。乔在年幼时即受教于其祖父、清末学部左丞茂先生,诗、词、书法无所不能,尤长于词学,被唐圭璋先生誉为“一代词坛工飞将”。成年后,先后供职于土地局、经济部、监察院,均以文书笔札为人们所见称,但总不能展其所用,总有怀才不遇之感。中年丧偶后,情绪更差,常常借酒消愁,酩酊遣日。酒酣醉则放歌,或高谈纵议,毫无顾忌。后在重庆,就聘中央大学讲授古典文学。抗战胜利后,随校东迁至南京,当时物价飞涨,时局动荡。中文系发生教师被解聘风潮,大壮先生为解聘教师说理,力争复职,未果,遂去台湾大学中文系,不久继任中文系主任。后因心情恶劣,又返回南京中央大学,但流言蜚语,使之不宁,于是准备离宁去沪,临行前留诗给其高足蒋维崧“此行不是无期别,试向初平觅道真。”甚感“人间可哀”,决意辞世。随后对家中亲故,一一交代,即赴苏州,在梅村桥上投身于河,离开了人间。遗书是“速赴火葬”。
人间可哀
夜吟应觉月光寒
一杯长待何人劝
乔曾劬行书,上钤“乐语东堂”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