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辅国》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李辅国》人物故事小传

《李辅国》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李辅国》人物故事小传

李辅国(公元704—762年),本名静忠,又名护国,唐朝宦官。初以阉奴为闲厩小儿,得侍东宫。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逃往四川,力劝肃宗即位。肃宗立,升任太子家令、判元帅府行军司马事,赐名“护国”,四方章奏、军符揽于一身。肃宗还京,封成国公,大权独揽,为所欲为。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拜兵部尚书,欲求宰相而不得,杀张后、越王、兖王。拥代宗即位有功,尊为尚父,加司空、中书令,更加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受到代宗的疏远,罢判元帅行军事等职,移居于外,封博陆郡王,为盗所杀。赠太傅,谥曰“丑”。

[正 史]

李辅国本名静忠,闲厩马家小儿。少为阉,貌陋,粗知书计。为仆,事高力士,年且四十余,令掌厩中簿籍。天宝中,闲厩使王铁嘉其畜牧之能,荐入东宫。禄山之乱,玄宗幸蜀。辅国侍太子扈从,至马嵬,诛杨国忠,辅国献计太子,请分玄宗麾下兵,北趋朔方,以图兴复。辅国从至灵武,劝太子即帝位,以系人心。肃宗即位,擢为太子家令,判元帅府行军司马事,以心腹委之,仍赐名护国,四方奏事,御前符印军号,一以委之。辅国不茹荤血,常为僧行。视事之隙,手持念珠,人皆信以为善。从幸凤翔,授太子詹事,改名辅国。肃宗还京,拜殿中监,闲厩、五坊、宫院、营田、栽接、总监等使,又兼陇右群牧、京畿铸钱、长春宫等使。

至德二年十二月,加开府仪同三司,进封郕国公,食实封五百户。宰臣百司,不时奏事,皆因辅国上决。常在银台门受事,置察事厅子数十人,官吏有小过,无不伺知,即加推讯。府县按鞫,三司制狱,必诣辅国取决。随意区分,皆称制敕,无敢异议者。每出则甲士数百人卫从。中贵人不敢呼其官,但呼五郎。宰相李揆,山东甲族,位居台辅。见辅国执子弟之礼,谓之五父。

上皇自蜀还京,居兴庆宫。肃宗自夹城中起居,上皇时召伶官奏乐。持盈公主往来宫中,辅国常阴候其隙而间之。上元元年,上皇尝登长庆楼,与公主语,剑南奏事官过朝谒,上皇令公主及如仙媛作主人。辅国起微贱,贵达日近,不为上皇左右所礼,虑恩顾或衰,乃潜画奇谋以自固。因持盈待客,乃奏云“南内有异谋。”矫诏移上皇居西内,送持盈于玉真观。

二年八月,拜兵部尚书,余官如故。辅国骄恣日甚,求为宰臣,肃宗曰:“以公勋力,何官不可?但未允朝望,如何?”辅国讽仆射裴冕联章荐己,肃宗密谓宰臣萧华曰:“辅国欲带平章事,卿等欲有章荐,信乎?”华不对,问裴冕,曰:“初无此事,吾臂可载,宰臣不可得也。”华复入奏,上喜曰:“冕固堪大用。”辅国衔之。宝应元年四月,肃宗寝疾,宰臣等不可谒见,辅国诬奏华专权,请黜之,上不许,辅国固请不已,乃罢华知政事,守礼部尚书,及帝崩,华竟被斥逐。

代宗即位,辅国与程元振有定策功,愈恣横,私奏曰:“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代宗怒其不逊,以方握禁军,不欲遽责,乃尊为尚父,政无臣细,皆委参决。五月,加司空、中书令,食实封八百户。程元振欲守其权,请上渐加禁制,乘其有间,乃罢辅国判元帅行军事,其闲厩已下使名,并分授诸贵,仍移居外。辅国始惧。茫然失据。诏进封博陆王,罢中书令。辅国欲人中书修谢表。阍吏止之曰:“尚父罢相,不合复入此门。”乃气愤而言曰:“老奴死罪,事郎君不了,请于地下事先帝。”上犹优诏答之。十月十八日夜,盗入辅国第,杀辅国,携首臂而去。诏刻木首葬之,仍赠太傅。

《旧唐书》卷一八四

〔注 释〕

①天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公元742—755年使用。②太子;此指李亨,唐玄宗第3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立为皇太子。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玄宗西逃,在李辅国的侍奉下,北至灵武即帝位,是为肃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李辅国等发动事变,拥立太子李豫,肃宗惊忧而死。③肃宗:见注释②。④至德二年:公元757年。⑤上皇:李亨即位后,奉玄宗为太上皇。⑥上元元年:公元760年。⑦代宗:唐肃宗长子。公元763—779年在位。

〔相关史料〕

玄宗为太上皇,在兴庆宫居。久雨初晴,幸勤政楼。楼下市人及街中往来者,喜且泫然曰:“不期今日再得见太平天子。”传呼万岁,声动天地。时肃宗不豫,李辅国诬奏云:“此皆九仙媛、高力士、陈玄礼之异谋也。”下矫诏迁太上皇于西内,给其扈从部曲,不过老弱三二十人,及中逵,攒刃曜日,辅国统之。太上皇惊,欲坠马数四,赖左右扶持乃上。高力士跃马而前,厉声曰:“五十年太平天子,李辅国,汝旧臣,不宜无礼!李辅国下马!”辅国不觉失辔而下。宣太上皇诰曰:“将士各得好生!”于是辅国令兵士咸韬刃于鞘中,齐声云:“太上皇万福!”一时拜舞。力士又曰:“李辅国拢马。”辅国遂着靴,出行拢马,与兵士等护侍太上皇,平安到西内。辅国领众既退,太上皇泣持力士手曰:“微将军,阿瞒已为兵死鬼矣。”既而九仙媛、力士、玄礼,长流远恶处,此皆辅国之矫诏也。时肃宗大渐,辅国专朝,意西内之复有变故也。

宋·李昉《太平广记》卷一八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