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蔡襄》人物故事小传

《蔡襄》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蔡襄》人物故事小传

蔡襄(公元1012—1067年)字君谟,宋兴化军仙游(今福建仙游)人。中进士后,历任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直史馆等职。又外任福、泉、杭等地知州。官至端明殿学士。蔡襄为人诚朴耿直,在朝敢于言事。因此,常被奸邪排斥,屡次外任。他是北宋著名书法家,为宋四大家之一。学虞世南、颜真卿,并取法晋人王羲之等。正楷端重沉着,行书温淳婉媚,草书参用飞白法。传世碑刻有《万安桥记》、《昼锦堂记》,书迹有《谢赐御书诗》、《与杜长官帖》等多种。文集则有后人辑本《蔡忠惠集》。



〔正 史〕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举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去国,余靖论救之,尹洙请与同贬,欧阳修移书责司谏高若讷,由是三人者皆坐谴①。襄作《四贤一不肖诗》,都人士争相传写,鬻书者市②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

庆历三年,仁宗更用辅相,亲擢靖、修及王素为谏官,襄又以诗贺,三人列荐之,帝亦命襄知谏院。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修、靖、素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三人忠诚刚正,必能尽言。臣恐邪人不利,必造为御之之说。其御之之说不过有三,臣请为陛下辨之。一曰好名。夫忠臣引君当道,论事唯恐不至,若避好名之嫌无所陈,则土木之人,皆可为矣。二曰好进。前世谏者之难,激于忠愤,遭世昏乱,死犹不辞,何好进之有?近世奖拔太速,但久而勿迁,虽死是官,犹无悔也。三曰彰君过。谏争之臣,盖以司过举耳,人主听而行之,足以致从谏之誉,何过之能彰?至于巧者亦然,事难言则喑而不言,择其无所忤者,时一发焉,犹或不行,则退而曰吾尝论某事矣,此之谓好名。默默容容③,无所愧耻,蹑资累级④,以挹显仕⑤,此之谓好进。君有过失,不救之于未然,传之天下后世,其事愈不可掩,此之谓彰君过。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

时有旱蝗、日食、地震之变,襄以为:“灾害之来,皆由人事。数年以来,天戒屡至。原其所以致之,由君臣上下皆阙⑥失也,不颛⑦听断,不揽威权,使号令不信于人,恩泽不及于下,此陛下之失也。持天下之柄,司生民之命,无嘉谋异画以矫时弊,不尽忠竭节以副任使,此大臣之失也。朝有弊政而不能正,民有疾苦而不能去,陛下宽仁少断而不能规⑧,大臣循默避事而不能斥,此臣等之罪也。陛下既有引过之言,达于天地神祇矣,愿思其实以应之。”疏出,闻者皆悚然。

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襄益任职论事,无所回挠。开宝浮图灾⑨,下有旧瘗⑩佛舍利,诏取以入宫,宫人多灼臂落发者。方议复营之,襄谏曰:“非理之福,不可缴幸。今生民困苦,四夷骄慢,陛下当修人事,奈何专信佛法?或以舍利有光,推为神异,彼其所居尚不能护,何有于威灵?天之降灾,以示儆戒,顾大兴工役,是将以人力排天意也。”

吕夷简平章国事,宰相以下就其第议政事,襄奏请罢之。元昊纳款(11),始自称“兀卒”,即又译为“吾祖”。襄言:“‘吾祖’犹云‘我翁’,慢诲甚矣。使朝廷赐之诏,而亦曰‘吾祖’,是何等语邪?”

夏竦罢枢密使,韩琦、范仲淹在位,襄言:“陛下罢竦而用琦、仲淹,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且退一邪,进一贤,岂遂能关天下轻重哉?盖一邪退则其类退,一贤进则其类进。众邪并退,众贤并进,海内有不泰乎?虽然,臣切忧之。天下之势,譬犹病者,陛下既得良医矣,信任不疑,非徒愈病,而又寿民。医虽良求,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有和、扁(12),难责效矣。”

保州卒作乱,推懦兵十余辈为首恶,杀之以求招抚。襄曰:“天下兵百万,苟(13)无诛杀决行之令,必开骄慢暴乱之源。今州兵戕官吏、闭城门,不能讨,从而招之,岂不为四方笑?乞将兵入城,尽诛之。”诏从其议。

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开古五塘溉民田,奏减五代时丁口税之半。复修起居注。唐介击宰相,触盛怒,襄趋进曰:“介诚狂愚,然出于进忠,必望全贷(14)。”既贬春州,又上疏以为此必死之谪,得改英州。温成后追册(15),请勿立忌,而罢监护园陵官。

进知制诰,三御史论梁适解职,襄不草制。后每除授非当职,辄封还之。帝遇之益厚,赐其母冠帔以示宠,又亲书“君谟”两字,遣使持诏予之。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襄精吏事,谈笑剖决,破奸发隐,吏不能欺。

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郡士周希孟、陈烈、陈襄、郑穆以行义著,襄备礼招延,诲诸生以经学。俗重凶仪,亲亡或秘不举,至破产饭僧,下令禁止之。徙知泉州,距州二十里万安渡,绝海而济,往来畏其险。襄立石梁,其长三百六十丈,种蛎于础以为固,至今赖焉。又植松七百里以庇道路,闽人刻碑纪德。

召为翰林学士、三司使,较天下盈虚出入,量力以制用。铲剔蠹敝(16),簿书纪纲纤悉皆可法(17)。

英宗不豫,皇太后听政,为辅臣言:“先帝既立皇子,宦妾更加荧惑(18),而近臣知名者亦然,几败大事,近已焚其章矣。”已而外人遂云襄有论议,帝闻而疑之。会襄数谒告,因命择人代襄。襄乞为杭州,拜端明殿学士以往。治平三年,丁母忧。明年卒,年五十六。赠吏部侍郎。

襄工于书,为当时第一,仁宗尤爱之,制《元舅陇西王碑》命文书之。及令书《温成后父碑》,则曰:“此待诏职耳。”不奉诏。于朋友尚信义,闻其丧,则不御(19)酒肉,为位而哭(20)。尝饮会灵东园,坐客误射矢伤人,遽指(21)襄。他日帝问之,再拜愧谢,终不自辨。

蔡京与同郡而晚出,欲附名阀(22),自谓为族弟。政和初,襄孙佃廷试唱名(23),居举首,京侍殿上,以族孙引嫌,降为第二,佃终身恨之。乾道中,赐襄谥曰忠惠。



《宋史·蔡襄传》卷三二○





[注 释]



①坐谴:判罪遭谴。②市:交易。③默默容容:沉默不言,随众附和。④蹑资累级:循资历升级。⑤挹:汲取;显仕:高官。⑥阙:同“缺”。⑦颛:通“专”。⑧规:规劝。⑨开宝:开宝寺,北齐天保十年(公元559年)建,本名独居寺,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改名,地在今河南开封市内;浮图:佛塔。⑩瘗(yi):埋。(11)元昊:西夏国主;纳款:归顺朝廷。(12)和、扁:古书上所记载的神医医和与扁鹊。医和为春秋时秦之良医,扁鹊是战国时名医。(13)苟:如。(14)全贷:保全宽恕。(15)温成后追册:温成皇后死后,进行追封。(16)蠹敝:蠹耗国家财物的积弊。(17)纪纲:法制,条例;纤:细致;悉:全;法:效法。(18)宦妾:太监和宫女;荧惑:迷惑。(19)不御:不吃。(20)为位而哭:设置灵位,痛哭拜祭。(21)遽指:惶恐中硬指。(22)欲附名阀:想攀附名门。(23)唱名:宣布名单。



〔相关史料〕



嘉祐间,近臣执政,多表乞立皇嗣。或云蔡襄独有异议。洎①英宗立,襄方为三司使,仁宗山陵②,用度百出,而财用甚窘,蔡夙夜经营,仅能给③。用是④数被诘责。永昭陵复土,蔡遂乞杭州,英宗即⑤允所请。韩魏公时为相,因奏曰:“自来两制请郡,须三两章。今一请而允,礼数似太简。”英宗曰:“使⑥襄不再乞,则如之何?”卒与杭州。



《宋人轶事汇编·东轩笔录》卷九





〔注 释〕



①洎:及。②山陵:帝王的坟墓。③给:供给。④用是:因此。⑤即:即刻。⑥使:假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