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弘》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李弘》人物故事小传

《李弘》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李弘》人物故事小传

李弘,或称“木子弘”。东晋道士。据《晋书》记载,从东晋太宁元年(公元323年)到义熙十年(公元414年),在东至山东,西至川陕,南到安徽的广大地区,以李弘的名义发动武装起义者连绵不断。这么广大的地区、这么长的时间,显然李弘并不是一个人。他们并不一定都是李弘的弟子,但是都和道教有联系,是东晋一代道教已深入民间广为流传的有力证明。当时天下动荡、战乱连年。在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像走马灯似地不断更替,一些汉族或少数民族的首领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又不断挑起民族矛盾。南渡的东晋政权也没有给人民带来安定,沉重的租役、频繁的战争以及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对抗,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人民迫切渴望有一位“真君”来统治人间,实现社会的安定。而当时流行着“真君者,木子弓口”的说法。这大概就是李弘起义众多的原因吧。

〔正 史〕

九月,苻坚将王猛伐慕容暐,陷其上党。广汉妖贼李弘与益州贼李金根聚众反,弘自称圣王,众万余人,梓潼太守周虓讨平之。

《晋书·海西公纪》

太和中,蜀盗李金根、广汉妖贼李弘并聚众为寇,伪称李势子,当以圣道王,年号凤皇。又陇西人李高诈称李雄子,破涪城。梁州刺史杨亮失守,楚遣其子讨平之。

《晋书·周访传附楚传》

(桓温)遂旋军,执降贼周成以归,迁降人三千余家于江汉之间。遣西阳太守滕畯出黄城,讨蛮贼文卢等,又遣江夏相刘岵、义阳太守胡骥讨妖贼李弘,皆破之,传首京都。

《晋书·桓温传》

〔注 释〕

①“九月”句:公元370年的农历九月。慕容暐(公元350—384年),十六国时前燕国君。后为苻坚所杀。上党,今山西黎城县南古城。②广汉:治所在今四川射洪县南。③梓潼:今四川梓潼县。④李金根:即上文李金根。⑤李势:李寿长子。李寿是李特的弟弟李骧的儿子。⑥李雄:李特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