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纾》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林纾》人物故事小传

《林纾》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林纾》人物故事小传

林纾(公元1852—1924年)字琴南,号畏庐、冷红生,闽县(今福建福州)人。光绪举人。曾任教于京师大学堂。早年参加过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政治活动。其主要文学成就在小说翻译,依靠他人口述,用古文译欧美等国小说170多种,其中不少为外国名作,文笔流畅,颇有影响。又能诗画。有《畏庐文集》、《畏庐诗存》及传奇、小说、笔记等多种。

〔正 史〕

林纾,字琴南,号畏庐,闽县人,光绪八年举人。少孤,事母至孝。幼嗜读,家贫,不能藏书。尝得《史》、《汉》残本,穷日夕读之。因悟文法,后遂以文名。壮渡海游台湾,归客杭州,主东城讲舍。入京,就五城学堂聘,复主国学。礼部侍郎郭曾炘以经济特科荐,辞不应。

生平任侠尚气节,嫉恶严①。见闻有不平,辄愤起,忠恳之诚发于至性。念德宗以英主被扼,每述及,常不胜哀痛。十谒崇陵,匍伏流涕。逢岁祭,虽风雪勿为阻。尝蒙赐御书“贞不绝俗”额,感幸无极,誓死必表于墓,曰“清处士”。忧时伤事,一发之于诗文。

为文宗韩、柳。少时务博览,中年后案头唯有《诗》、《礼》二疏,《左》、《史》、《南华》及韩、欧之文,此外则《说文》、《广雅》,无他书矣。其由博反约也如此。其论文主意境、识度、气势、神韵,而忌率袭庸怪。文必己出。尝曰:“古文唯其理之获,与道无悖者,则味之弥臻②于无穷。若分画秦、汉、唐、宋,加以统系派别,为此为彼,使读者炫惑,莫知所从,则已格其途而左其趣。经生之文朴,往往流入于枯淡;史家之文则又隳突恣肆③,无复规检。二者均不足以明道。唯积理养气,偶成一篇,类若不得已者,必意在言先,修其辞而峻其防,外质而中膏,声希而趣永,则庶乎其近矣。”纾所作务抑遏掩蔽④,能伏其光气,而其真终不可自閟。尤善叙悲,音吐凄梗,令人不忍卒读。论者谓以血性为文章,不关学问也。

所传译欧西说部至百数十种。然纾故⑤不习欧文,皆待人口达而笔述之。任气好辩,自新文学兴,有倡非孝之说者,奋笔与争。虽胁以威,累岁不为屈。尤善画,山水浑厚,冶南北于一炉,时皆宝之。纾讲学不分门户,尝谓清代学术之盛,超越今古,义理、考据,合而为一,而精博过之。实于汉学、宋学以外别创清学一派。时有请立清学会者,纾抚掌称善,力赞其成。甲子秋,卒,年七十有三,门人私谥贞文先生。有《畏庐文集》、《诗集》、《论文》、《论画》等。

《清史稿·林纾传》卷四八六

〔注 释〕

①嫉恶严:嫉恶如仇。严,严厉。②弥:弥漫,充满;臻:至。③隳突恣肆:奔突放纵。④抑遏掩蔽:指作文能控制笔势,掩藏锋芒。⑤故: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