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梁元帝萧绎》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南朝梁元帝萧绎》人物故事小传

《南朝梁元帝萧绎》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南朝梁元帝萧绎》人物故事小传

梁元帝萧绎,字世诚,小字七符,武帝第七子。天监七年(公元508年)生,承圣三年(公元554年)十一月卒,终年47岁。

萧绎初封湘东王,镇守江陵,后封镇西将军,都督、荆州刺史。侯景叛乱并攻占建康后,困死武帝萧衍,又先后废掉简文帝萧纲和豫章王萧栋,随后自立为帝。公元552年,萧绎出兵讨伐侯景,其大将王僧辩、陈霸先攻破建康,侯景出逃后被部将杀死。同年十一月,萧绎在江陵称帝,改元承圣,是为梁元帝。

萧绎即位后,朝中大臣为定都问题发生争执,萧绎不想回建康,便定江陵为都城。承圣二年(公元553年),武陵王萧纪在成都称帝,王室内部之争再起。萧绎出兵击败萧纪,杀之于巫峡口,平息了反叛势力。萧绎称帝后不再向西魏称臣,并向西魏索要侵地,西魏借此大举兴兵攻梁。承圣三年(公元554年)十一月,西魏大军攻入江陵,元帝萧绎投降,不久被杀死。次年,西魏在江陵扶立萧詧为傀垒皇帝,建元大定,即中宗宣皇帝,史称后梁。

萧绎多才艺,著作甚多,后世辑有《梁元帝集》。



[正史]



世祖孝元皇帝讳绎,字世诚,小字七符,武帝第七子也。初,武帝梦眇目①僧执香炉,称托生王宫。既而帝母在采女次侍,始褰户幔,有风回裾,武帝意感幸之。采女梦月坠怀中,遂孕。天监七年八月丁巳生帝,举室中非常香,有紫胞之异。武帝奇之,因赐采女姓阮,进为修容。十三年,封湘东王。太清元年,累迁为镇西将军、都督、荆州刺史。(略)

承圣元年冬十一月丙子,皇帝即位于江陵,改太清六年为承圣元年。逋租宿责,并许弘宥。孝子顺孙,悉皆赐爵。长徒锁士②,特加原宥。禁固夺劳,一皆旷荡。是日,帝不升正殿,公卿陪列而已。时有两日俱见。己卯,立王太子方矩为皇太子,改名元良。立皇子方智为晋安郡王,方略为始安郡王。追尊所生妣阮脩容为文宣皇后。改谥忠壮太子为武烈太子,封武烈子庄为永嘉王。(略)

十一月甲申,幸津阳门讲武,置南北两城主。帝亲观阅,风雨总集,部分未交,旗帜飘乱,帝趋驾而回,无复次序。风雨随息,众窃惊焉。乙酉,以领军胡僧佑为都督城东城北诸军事,右仆射张绾为副;左仆射王褒都督城西城南诸军事,直殿省元景亮为副。丁亥,魏军至栅下,丙申,征广州刺史王琳入援。丁酉,大风,城内火烧居人数千家。以为失在妇人,斩首尸之。是日,帝犹赋诗无废。以胡僧佑为开府仪同三司。庚子,信州刺史徐世谱、晋安王司马任约军次马头岸。是夜,有流星坠城中,帝援蓍筮之③,卦成,取龟试验之,因抵于地曰:“吾若死此下,岂非命乎?”因裂帛为书催僧辩曰:“吾忍死待公,可以至矣。”戊申,胡僧佑、朱买臣等出战,买臣败绩。辛亥,魏军大攻,帝出枇杷门亲临阵督战,僧佑中流矢薨,军败,反者斩西门守卒以纳魏军。帝见执④,如梁王萧詧营,甚见诘辱。他日,乃见魏仆射长孙俭,谲⑤俭云:“埋金千斤于城内,欲以相赠。”俭乃将帝入城,帝因述詧相辱状,谓俭曰:“向聊相谲,欲言耳,岂有天子自埋金乎?”俭乃留帝于主衣库。

十二月丙辰,徐世谱、任约退戍巴陵。辛未,魏人戕帝。明年四月,梁王方智承制,追尊为元皇帝,庙号世祖。

帝聪悟俊朗,天才英发,出言为论⑥,音响若钟。年五六岁,武帝尝问所读书,对曰:“能诵《曲礼》。”武帝使诵之,即诵上篇。左右莫不惊叹。初生患眼,医疗必增,武帝自下意疗之,遂盲一目。乃忆先梦,弥如愍爱。及长好学,博极群书。武帝尝问曰:“孙策在江东,于时年几?”答曰:“十七。”武帝曰:“正是汝年。”

帝性不好声色,颇慕高名,为荆州刺史,起州学宣尼庙。尝置儒林参军一人,劝学从事二人,生三十人。加禀饩⑦。帝工书善画,自图宣尼像。为之赞而书之,时人谓之三绝。与裴子野、刘显、萧子云、张缵及当时才秀为布衣交⑧。常自比诸葛亮、桓温,维缵许焉。

帝好矫饰,多猜忌,于名无所假人。微有胜己者,必加毁害。帝姑义兴昭长公主子王铨兄弟八九人共有盛名。帝妒害其美,遂改宠姬王氏兄王珩名琳以同其父名。忌刘之遴学,使人鸠之⑨。如此者甚众,虽骨肉亦遍被其祸。始居文宣太后忧,依丁兰作木母。及武帝崩,秘丧逾年,乃发凶问,方刻檀为像,置于百福殿内,事之甚谨。朝夕进蔬食,动静必启闻,迹其虚矫如此。

性爱书籍,既患目,多不自执卷,置读书左右,番次上直,昼夜为常,略无休已。虽睡,卷犹不释。五人各伺一更,恒致达晓。常眠熟大鼾,左右有睡,读失次第,或偷卷度纸。帝必惊觉。更令追读,加以槚楚⑩。虽戎略殷凑(11),机务繁多,军书羽檄,文章诏诰,点毫便就,殆不游手。常曰:“我韬于文士,愧于武夫。”论者以为得言。

始在寻阳,梦人曰:“天下将乱,王必维之。”又背生黑子,巫媪见曰:“此大贵不可言。”初,武帝敕贺革为帝府谘议,使讲《三礼》。革西上,意甚不悦,过别御史中丞江革,江革告之曰:“吾尝梦主上遍见诸子,至湘东王,脱帽授之。此人后必当璧(12),卿其行乎。”革颔之。及太清之祸,遂膺归运。

自侯景之难,州郡太半入魏,自巴陵以下至建康,缘以长江为限。荆州界北尽武宁,西拒峡口,自岭以南,复为萧勃所据。文轨所同(13),千里而近,人户著籍,不盈三万,中兴之盛,尽于是矣。

武陵之平,议者欲因其舟舰迁都建邺,宗懔、黄罗汉皆楚人,不愿移,帝及胡僧佑亦俱未欲动。射仆王褒、左户尚书周弘正骤言即楚非便。宗懔及御史中丞刘懿以为建邺王气已尽,且渚宫洲已满百,于是乃留。寻而岁星在井,荧惑守心,帝观之慨然而谓朝臣文武曰:“吾观玄象,将恐有贼。但凶吉在我,运数由天,避之何益?”及魏军逼,阍人朱买臣按剑进曰:“惟有斩宗懔、黄罗汉,可以谢天下。”帝曰:“曩实吾意,宗、黄何罪。”二人退入于人中。

及魏人烧栅,买臣、谢答仁劝帝乘暗溃围出就任约。帝素不便驰马,曰:“事必无成,徒增辱耳。”答仁又求自扶,帝以问仆射王褒。褒曰:“答仁,侯景之党,岂是可信?成彼之勋,不如降也。”乃聚图书十余万卷尽烧之。答仁又请守子城,收兵何得五千人。帝然之,即授城内大都督,以帝鼓吹(14)给之,配以公主。既而又召王褒谋之,答仁请入不得,呕血而去。遂使皇太子、王褒出质请降。有顷,黄门郎裴政犯门而出。帝乘白马素衣出东门,抽剑击阖曰:“萧世诚一至此乎!”魏师至凡二十八日,征兵四方,未至而城见克。

在幽逼(15),求酒饮之,制诗四绝。其一曰:“南风且绝唱,西陵最可悲,今日还蒿里,终非封禅时。”其二曰:“人世逢百六,天道异贞恒,何言异蝼蚁,一旦损鲲鹏。”其三曰:“松风侵晓哀,霜雰当夜来,寂寥千载后,谁畏轩辕台。”其四曰:“夜长无岁月,安知秋与春?原陵五树杏,空得动耕人。”梁王詧遣尚书傅准监行刑,帝谓之曰:“卿幸为我宣行。”准捧诗,流泪不能禁,进土囊而殒之。梁王詧使以布帊缠尸,敛以蒲席,束以白茅,以车一乘,葬于津阳门外,愍怀太子元良及始安王方略等,皆见害。徐世谱、任约自马头走巴陵。约后降于齐。将军裴畿、畿弟机并被害。谢答仁三人相抱,俱见屠。汝南王大封、尚书左仆射王褒以下,并为俘以归长安。乃选百姓男女数万口,分为奴婢,小弱者皆杀之。

帝于伎术无所不该,尝不得南信,筮之,剥《剥》之《艮》。曰“南信已至,今当遣左右季心往看。”果如所说,宾客咸惊其妙。凡所占决皆然。初从刘景受相术,因讯以年,答曰:“未至五十,当有小厄,禳之(16)可免。”帝自勉曰:“苟有期会,禳之何益?”及是四十七矣。特多禁忌,墙壁崩倒,屋宇倾颓,年月不便,终不修改,庭草芜没,令鞭去之,其慎护如此。

著《孝德传》、《忠臣传》各三十卷,《丹阳尹传》十卷,注《汉书》一百十五卷,《周易讲疏》十卷,《内典博要》百卷,《连山》三十卷。《词林》三卷,《玉韬》、《金楼子》、《补阙子》各十卷,《老子讲疏》四卷,《怀旧传》二卷,《古今全德志》、《荆南地记》、《贡职图》、《古今同姓名录》一卷,《筮经》十二卷,《式赞》三卷,文集五十卷。

初,承圣二年三月,有二龙自南郡城西升天,百姓聚观,五彩分明。江陵故老窃相泣曰:“昔年龙出建康淮,而天下大乱,今复有焉,祸至无日矣。”帝闻而恶之,逾年而遘祸。又江陵先有九十九洲,古老相承云:“洲满百,当出天子。”桓玄之为荆州刺史,内怀篡逆之心,乃遣凿破一洲,以应百数。随而崩散,竟无所成。宋文帝为宜都王,在藩,一洲自立,俄而文帝纂统。后遇元凶之祸,此洲还没。太清末,枝江杨之阁浦复生一洲,群公上疏称庆,明年而帝即位。承圣末,其洲与大岸相通,惟九十九云。



《南史·梁本纪》



[注释]



①眇目:瞎眼。②长徒锁士:各种罪犯。③援蓍筮之:以蓍草预测凶吉。④见执:被俘。⑤谲:欺骗。⑥出言为论:出口成章。⑦加禀饩:由官库发给钱粮,亦称食饩。⑧布衣交:象穷人一样结交朋友。⑨鸠之:毒害。⑩槚楚:以棍殴打。(11)戎略殷凑:军事繁忙。(12)当璧:接受玉璧,意为当皇帝。(13)文轨所同:即车同轨,书同文,意即有效统治。(14)帝鼓吹:皇家乐队。(15)在幽逼:被关押。(16)禳之:设法消除。



[相关史料]



承圣元年二月己丑,僧辩等上表劝进,且迎都建业。湘东王答曰:“淮海长鲸,虽云授首;襄阳短狐,未全革面①。太平玉烛,尔乃议之。”(略)

五月乙酉,王伟于狱中上五百言,湘东王爱其才,欲宥之;有嫉之者,言于王曰:“前日伟作檄文甚佳。”王求而视之,檄云:“项羽重瞳,尚有乌江之败;湘东一目,宁为赤县所归!”王大怒,钉其舌于柱,剜腹,脔肉而杀之。(略)

帝性残忍,且惩高祖宽纵之弊,故为政尚严。及魏师围城,狱中死囚且数千人,有司请释之以充战士;帝不许,悉令棓杀之,事未成而城陷。(略)

三年十二月丙辰,徐世谱、任约退戍巴陵。于谨逼帝使为书召王僧辩,帝不可。使者曰:“王今岂得自由?”帝曰:“我既不自由,僧辩亦不由我。”又从长孙俭求宫人王氏、荀氏及幼子犀首,俭并还之。或问:“何意焚书?”帝曰:“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



《资治通鉴·梁纪·元帝》



[注释]



①淮海长鲸,虽云授首;襄阳短狐,未全革面:四句意为侯景大乱已平息,但武陵王萧纪在成都反叛,还不服从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