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丘夹谷山挫齐君
春秋时期外交谋略个案。公元前500年,鲁国与齐国会盟于齐鲁界上的夹谷山前,由于鲁定公采纳了孔子“文治武功”之策,使齐景公杀君灭鲁阴谋破产。会盟前,齐国大夫犁弥对齐景公献策,孔子知礼而无勇,不懂战事。明日会盟,我们用300莱夷人假扮乐工,趁其不备,拿下鲁侯君臣,鲁国命运就攥在我们手里了。鲁定公事先没有考虑武力保护措施,孔子向定公说明了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文武之事不可相离的道理,又讲了宋襄公不修武备而失霸权的例子,请定公命左右司马率兵随行。到了会盟之地,孔子探知齐国军队在周围驻扎甚多,命大夫兹无率兵车300乘,离会盟10里下寨。第二天,齐鲁两国君相4人登坛会盟。齐景公使300莱夷人上前奏本土之乐,鲁定公吓得变了脸色,孔子却无惧色。先让齐王去夷狄之乐,又要齐王对侮辱鲁侯的乐队领队绳之以法,齐王不肯。孔子怒不可遏,按剑张目说,两国通好即兄弟,鲁国的执法官也就等于齐国的执法官。举袖大呼左右司马,二将飞驰上坛,于男女乐队各揪出一领队当即斩首,余人惊走不迭,会盟不欢而散。齐景公为缓和矛盾,接受晏婴建议,退还了齐顷公时侵占的鲁国领土。文与武,历来是治国安邦的两大支柱,互相促进,不可偏废。武功离开文治,社会不安宁,动乱贫弱,不可能有强大的武力;文治离开武功,没有足以维护统治的武力,国家的稳定和社稷安全也是不可能的。夹谷山会盟之事,反映了孔子“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的文治武功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