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雍
即赵武灵王,战国时期著名政治谋略家。周显王四十三年(前326),赵雍年少继位,即位之初,正值公孙们为抗秦,发起“五国相王”,唯赵雍不愿称王。仍令国人称已为君,前307年,武灵王至黄华山见大臣楼缓,同他商议国事。武灵王说:“想成就高于世上的名声,难免要遭受遗习旧俗的非难。我已决定,令赵国改穿胡服。”一番话,把楼缓说得点头称“善”。一日,大臣肥义侍于王前。武灵王向他讲述到:“先主简、襄,取利于胡人之乡。今天,我欲承先王之业,何以至今不见有臣下助我?为困弱敌人,最好的办法是用力少而功多,不过份劳累百姓而又能续往昔之功业。”他接着说:“大有高世之功者,负遗俗之累;有独智之虑者,压骜民之怨。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奈何?”肥义答曰:“臣闻疑事无功,疑行无名。王既定负遗俗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矣。”二人商议后,武灵王主意已定。他颇为激动地说:“天下人可以笑我胡服,但胡服之功,必可使胡地、中山为赵国所有!”对于胡服、骑射,老臣公子成说:“中国是仁义之邦,用的是诗书礼乐,而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而怫学者,离中国,故臣愿王图之。”赵武灵王听后亲自向公子成讲解:“天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圣人观乡顺宜,因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武国王一席话,诚挚而切于事理,中肯而合乎国情。前307年,《胡服令》颁布后,赵文等一班大臣出来“谏止”,劝王“勿服胡服”,莫如行古法方便。武灵王告诉他们:“先王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圣人之兴也,不相袭而王。夏殷之衰也,不易礼而灭,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令。”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使骑兵和骑射作为一种兵种和作战方式,不仅在赵国而且很快地被中原各国相继所采用。赵武灵王为实行胡服骑射,与习惯势力做各种斗争,表现出了一个政治家的雄才大略,同时表现了他的深谋远滤以及在步骤上、策略上的审慎,在行动中捕捉时机的果断,并取得明显成效。前295年发兵攻打中心(今河北灵寿至唐县一带),破林胡(今内蒙古手和洗特附近)、楼烦(今山西西北)、雁门(今山西左主)等郡,国势为之一振。后让位给少子何,自号主文,引起内讧。他退兵沙丘(今河北平东北)宫,为乱兵所围、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