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

柴荣

后周皇帝,著名政治、军事谋略家。后周太祖郭威养子,生活在五代十国军阀混战、国家分裂的时代,出身贫苦,初靠经商维持生计,后随郭威从军。由于自身经历的原因,他没有那时横行中原的一般军将武夫的贪暴和蛮横,自幼养成了刻苦自励的精神,有抱负,有志向。在他继位称帝后,顺应形势,南征北伐,励精图治,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柴荣不是一般的乱世争雄人物,他要治国,要学盛世先贤,做一个有作为的皇帝。革除弊政,统一天下,是他的远大政治谋略和目标。为此,他一是严肃军纪,选练禁兵,建立一支能征善战,忠于朝廷的劲旅。五代十国时代,各地节度使大多拥兵自重,兵力往往比禁军(皇帝的亲军),还强,朝廷多受制于武将。柴荣下令在全国征选精壮,不管身世如何,只要勇敢善战,忠心效命朝廷,就选入禁军。同时,裁汰老弱骄惰,节省国家开支。从此,后周的军事力量逐渐强大起来。二是斥退老朽,重用人才,建立干练可靠的文武朝班。当时百官中多是历经数朝的元老,既少忠心,又无才干,多是追名逐利之辈。柴荣根据中书舍人窦俨的上书,罢免了这些庸官,提拔起用了王薄、范质、李谷等一班文臣和赵匡胤、张永德、韩通等一批武将,同时,刷新政治,改变风气。唐末以来,世态之坏与君臣间信义的丧失互为因果。柴荣则注意以德服人,对部下的赏罚严明,以诚相待对“外服”之官,甚至敌将,也注意以信义相待。攻下寿州后,封坚守城池数年的敌将刘仁赡为人平军节度使兼中书令,以表彰其坚贞忠诚。这不仅显示了柴荣的豁达大度和对忠良的爱惜,同时也是他着意扭转卑劣浅薄的世态政风的具体表现。三是南征北伐,奠定统一之基。唐朝的衰败,造成藩镇割据,相继称帝于开封和洛阳的梁、唐、晋、汉等军阀政权,又加剧了中原地区的混乱和破坏。柴荣为统一中国,在稳定政权后,首先在北方河北一带筑城、设防,使契丹不能南进中原,然后军征南唐,经过几次战役,尽夺腐朽的南唐王朝的江北之地。南伐胜利后,柴荣又挥师北进,一月间,连得瀛(河涧),英(任丘县)、易(易县),前锋到了固定,离幽册只有百里之遥。正值胜利进军之际,柴荣患病身亡,年仅39岁。历史上对柴荣的评价,有褒无贬,少有争议。他是五代时期业绩最卓著的军事统帅,也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