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启僔

蔡启僔



一、正直善良的少年英才



靖康之难,北宋覆灭,康王赵构南渡,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建立偏安政权,北方士大夫随他南下者颇众,其中,有个姓蔡的秘书郎,南渡后定居德清(今属浙江)。此后,德清蔡家官位不显。到蔡奕琛时,考中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官至吏部侍郎。明朝灭亡后,告老还家,不久便去世了。从此,蔡氏家道中衰。

蔡奕琛有5个儿子,长子启僔,字石公,最有出息。

蔡启僔为人正直、善良, 好学上进。父亲做吏部侍郎时,他在官学读书,毫无贵公子的习气,谦逊礼让,粗茶淡饭,衣着简朴,有如一介寒士。父亲死后,家道中衰,但蔡启僔不因贫困而丧志,仍像从前一样,除了哀思外,看不出他有什么变化。

就在父亲病死那年,即顺治十一年(1654),蔡启僔考中举人。此后,他逢会试便去考,五进礼部贡院,都名落孙山。蔡启僔毫不气馁。

相传, 蔡启僔婚后长期无子, 夫人知道他是蔡家的长子,生怕蔡家从此断了香火。于是,她就把自己的首饰卖了,又四处凑足30两金子,私下为启僔纳了一个妾。

第一天晚上,当启僔走进这个妾的房里,却看见这位女子满面泪痕,一脸愁容,启傅连忙问她为何哭泣。女子最初不肯讲话,启僔一再追问,并表示无论什么事也不怪她,女子才把自己的身世说了出来。

原来, 这女子早有夫家。丈夫本来是当兵的。由于家贫,先向兵营小头目借了十几两银子,后来,连本带利共欠30两金子。女子的丈夫上有老母,下有孩子,为了还债,只好狠心把妻子卖了。

启僔听罢,非常同情,决心帮助这对苦命夫妻。

首先是把女子送回家去。可眼下夜色迷茫,女子的家又远,当晚送回去是不可能了。启僔又想,固然可以把女子安排到邻居处住一夜,但那女子的丈夫又怎么想呢?于是,他把那女子托付给妻子,独自一人连夜朝那女子家走去。

启僔敲开门,果然那女子的丈夫还没有睡觉,正痛苦地坐在灯下发怔。启僔说: “大哥别发愁,那头目的债我们明天一块儿去还。夜已很深,您的夫人不能回来了,只好由我来陪大哥一夜。”

第二天一早,启僔叫人用轿子把那女子抬回。然后,带着女子的丈夫和30两金子来到兵营,找到那个放高利贷的头目。启僔厉声对他说道: “你违犯王法,重利盘剥贫民,逼人典妻卖女,实在可恶! 今天暂时不和你计较,先把这位大哥欠你的钱如数还了。今后不许你再找他们的麻烦。如果你再寻衅闹事,等我蔡启僔当官之后,可是饶不了你! ”

蔡启僔正气凛然,那个头目畏服了,没敢再生是非。

二、短暂的仕途生涯



康熙九年一月,启僔又进京赶考。

相传,启僔有一个乡试同年和同乡邵某,当时正在淮安做县令。启僔北上赶考,正好路过淮安。当时正值风雪交加,寒风刺骨,启僔走了一天的路,又冷又饿。他忽然想起这位同年,一则多年不见,很想看看这位老朋友,二则眼下天寒地冻,想到他那里避避风寒。

启僔来到淮安署,把自己的名刺(名片)交给守门的县役,请他进去通报。自己站在门口等候。

这位邵大人是个非常势利的小人。他知道启僔屡试不第,穷困潦倒,生怕来找麻烦,竟假装不认识。

启僔在雪地里等了半天,那个县役才慢慢走出来,把名刺扔给他。启僔一看,名刺上批了4个字: “查明回报”。启僔非常难过,接过名刺,还不等县役问话,就消失在漫天风雪之中。

会试于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在礼部贡院开考。3场考试下来,蔡启僔忐忑不安。发榜日,他匆匆赶到贡院,在榜上找到自己的姓名。

从顺治十一年考中举人,到今年考中贡士,整整16年。

贡士还要参加殿试,才能成为进士。不过,殿试概不黜落,仅排名次先后。殿试时间是一个白昼,清晨入场,日落前交卷出场。蔡启僔下笔万言,到中午时分就交卷出场了。读卷大臣选定前10名的卷子,送呈世祖裁决。世祖在他最欣赏的一份卷子的卷首上朱书“第一甲第一名”6个大字。待拆开弥封一看,此卷乃德清人蔡启僔也。

蔡启僔成为清代开国以来第13位状元。这年,他年已五十有二。

启僔中状元后,也想“风凉”一下那位势利同年。于是特地在北京城里买了一把扇子,托人捎到淮安县署。这位邵大人得知今科状元送来的礼物,自然非常高兴。打开一看,但见有一首:



去冬风雪上长安,举世谁怜范叔寒。

寄语山阳贤令尹,查名须向榜头看!



意思是,即使贤能如战国时期范雎一样的人才,由于穷困,也会遭到世人欺凌。您不是想查明老朋友的名字吗,现在请您从金榜第一行开始看起吧。

状元例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蔡启僔亦然。当朝天子世祖爱新觉罗·玄烨很器重蔡启僔,在弘德殿召见他,命他作几首诗呈上。蔡启僔挥笔立就。世祖极为欣赏,命他担任日讲官,为世祖讲解经史。不久,世祖诏设起居注官,笔录他的言行,命蔡启僔兼任。蔡启僔成了皇上近臣。康熙十一年八月,出为顺天乡试考官,所取皆有才学,后来出了若干名臣。不久,蔡启僔偶犯小过,遭到弹劾,辞归乡里,朝夕侍奉老母。老母罹病,不治而死,蔡启僔悲痛欲绝。

母丧期满,蔡启僔回京,仍任日讲起居注官。

世祖好学, 极重儒臣。蔡启僔学问渊博, 他撰写的讲稿,精辟清新,世祖大加赞赏。他的讲解,也极为精辟,谈古论今,启迪圣智。

康熙十六年,蔡启僔升任东宫右春坊右赞善。右赞善没有什么职权,仅供翰林院官员升转之用。也就是说,世祖欲提拔重用蔡启僔。不料,蔡启僔患病,去职休养。

蔡启僔性乐山水,回到德清老家后,赋诗博弈,游山玩水,病情大有好转。他入仕不久,颇受器重,却已厌倦官场生涯,打算终于乡里,不再出仕。

康熙二十二年,蔡启僔兄弟葬母亲于父亲墓中。他们打开父墓,见墓中已进水。蔡启僔性至孝,不忍心父母尸骨浸泡在水中,遂另寻墓地。他与风水先生奔波数日,相中一块宝地,请人占卜。谁知,连日操劳,蔡启僔病倒了,竟不治而死,享年65岁。

蔡启僔为人诚直,心地善良。居官一无求谒于人,办完公事,便拥书自娱,或种花草,不治产业。他死后,竟无葬身之地,5年后,儿子们才买到一块地予以安葬。

蔡启僔死后,康熙十二年癸丑科状元韩炎作《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蔡公启僔墓志铭》,铭文曰:

维皇建事,逊志多闻。

先生应期,山川出云。

臣学何学,抱其遗文。

朝夕承辟,仁义是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