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韫玉

石韫玉

江南名城吴县(今江苏苏州)是出状元较多的地方,有清一代,这里出了7名状元,石韫玉是其中之一。

石韫玉,字执如,号琢堂,晚号“独学老人”,生于乾隆二十年(1755),少力学,文名颇响。24岁那年考中乡试,成了一名举人。但在来年的会试中落第了。他没有气馁,继续参加角逐,第二次、第三次直至第五次,都名落孙山。乾隆五十五年是乾隆皇帝8旬大寿,为了庆祝寿辰,特地举行一次“万寿恩科”。石韫玉第六次踏进礼部贡院考场。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3场考试下来,石韫玉榜上有名。四月二十一日殿试,石韫玉一举夺魁,成为清朝开国以来第61位状元。

此科进士共97人,后来出了一批名人。如第一甲第二名、阳湖(今江苏常州)人洪亮吉,后来成为学问大家,著作等身。石韫玉是他们当中最有成就的人之一。

中状元后,石韫玉按惯例入翰林院为修撰,掌修国史,开始了他17年的仕宦生涯。

乾隆五十七年八月,石韫玉中状元后两年,奉命出任福建乡试正考官。乡试结束,出任湖南学政。学政任期3年,任满回京,乾隆皇帝已禅位嘉庆,石韫玉奉诏充任日讲起居注官,随同皇上参加各种重大的活动,笔录皇上的言行,成为嘉庆皇帝的近臣。第三年,入值上书房。上书房在乾清宫左,是皇子、皇孙读书的地方,教师由皇帝特派,称“授读师傅”。石韫玉以出众的才学膺此职务。不久,出为重庆(府治巴县,今四川重庆)知府,兼理川东道事务,为政清明,深得士民称颂。

出任重庆知府的第三年,即嘉庆五年(1800),一支由白莲教教徒组成的起义军向重庆府推进。

白莲教是唐末以来在民间流传的一种秘密宗教,宣称世界上存在着明、暗两种势力,分别代表善良、罪恶和合理、不合理,两种势力不两立,光明将战胜黑暗; 教徒都是“天生老母”的儿女,同生死,共患难。随着清王朝统治的腐败,白莲教教徒宣言清朝气数已尽,号召人们起来推翻这个黑暗的王朝。清廷缉拿白莲教徒,并借机搜刮民人。嘉庆皇帝即位的当年,忍无可忍的白莲教徒揭竿而起,形成了绵延川、楚、陕三省的大起义。当时,乾隆皇帝虽已禅位嘉庆,但仍以太上皇的身份操纵着帝国大权,他敕令川、楚、陕督抚将军全力围剿。屡有小胜,然迟迟不能剿灭。嘉庆四年,乾隆皇帝病死,嘉庆皇帝亲政,重新调整方略、部署,但一时也难以奏效。嘉庆五年,起义军的一支强渡嘉陵江,向重庆挺进。

石韫玉闻讯,严兵防守。在巴县东面的土沱铺,石韫玉率官兵与义军激战,义军受挫,首领战死。挫败义军的进攻后,石韫玉在重庆府大办团练,督训技勇,分班训练,更番休息,有警一呼,便可聚集起民团。义军不敢入境。

石韫玉的才干引起了勒保的注意。

勒保是嘉庆皇帝任命的负责围剿白莲教起义的经略大臣,他奏准嘉庆皇帝,调石韫玉到他的身边出谋划策。当时,义军准备以川、陕、楚三省交界地带为根据地,分兵10路出击。嘉庆皇帝经与群臣商议,诏令勒保采取各个击破的方针,先歼灭一路,再围剿其余各路。石韫玉说: “今官兵共有3支,而贼兵有10股,若专击一股,那么,其余各股便无所顾忌,气焰势必更加嚣张。最好的办法是分兵四面出击,遇上一股即以一路兵迎击。这样,贼兵无暇征粮,他们没了饭吃,可不击而自溃。”勒保道: “好! 马上命人上疏陈述。嘉庆皇帝诏准。勒保分兵出击,并坚壁清野,义军受到重创,形势急转直下。嘉庆九年,轰轰烈烈的白莲教大起义被镇压了。

在围剿白莲教起义上,石韫玉立下了汗马功劳。嘉庆皇帝论功行赏,授给石韫玉道员的官衔,赏戴花翎。嘉庆十年,实授陕西潼商道道员。

石韫玉出任潼商道道员时,正值歉年,山西尤剧,米价暴涨,一石至黄金17两。陕西受灾较轻,潼商道一带的大户乘机向山西粜卖粮食。一些官员担心粮食过多地流入山西会影响潼商道民人的生计,建议禁止。石韫玉道: “山西人也是朝廷赤子,我不能坐视他们挨饿。”纵而不问。山西人得食,潼商道的大户也获厚利。

任潼商道道员仅4个月,石韫玉便被擢为山东按察使,成为山东省司法长官。

在山东按察使任上,石韫玉克尽职守。在一桩案子的处理上,他的做法引起一些官员的不满,遭到弹劾,被革职。嘉庆皇帝念他平定白莲教起义的功劳,赏给他翰林院编修一职,让他在史馆效力。

嘉靖十二年,石韫玉辞官,退隐田园。

他的仕宦生涯从此结束。

这年,石韫玉年方五十有二。

还乡后,状元的桂冠和镇压白莲教起义的赫赫功勋使他仍然名重一方,督抚将军纷纷邀请,倚为左右手。石韫玉出入权贵之门,起初颇为自得,不久便厌倦了,遂闭门不出,拥书自娱。经人邀请,掌教紫阳书院,闲暇时便读书、吟、作文。他给自己规定了每天读书的数量,不读完不休息,至老不衰。

道光十七年(1837),退隐田园30年后,石韫玉寿终正寝于吴县老家,享年82岁。

石韫玉生平律身清谨,未贵显时,看见有违礼教的书,辄焚之。在家设一座纸库,名曰“孽海”,以告诫自己读写须谨慎。他为人和气,平易近人。他的文章贯通古今,诗破除唐宋门户,援笔立就。他特别注重经世致用之学,并以此著称。他给世人留下了《独学庐诗文集》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