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暨
宋真宗咸平元年(998)十月,开封府举行的发解试闹出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在习惯上,开封府发解试前10名被称为“等甲”,意思是与殿试甲科相等,录取的多是学业优秀享有盛名的人物。由于开封是天子脚下的首善之区,才能出众者比较容易为皇帝和权贵大臣所知,一旦发解试考中前10名,将来省试和殿试时便极有可能名列高第,因此,跻身“等甲”就成了当地士子们科场追逐的第一个目标。
开封是个才子济济、能人荟萃的地方,在一般人看来,能够挤进“等甲”已属万幸,要夺得第一名即所谓“解元”,更是难上加难,可是有的人偏偏非要当第一不可。咸平元年发生的这场风波就是一个名叫钱易的人为争当第一闹出来的。闹的结果,钱易自己不仅没争到第一,反而从第二降为第三,原来与此事毫不相干的孙暨却成了状元。
钱易字希白,出身于吴越王族,其父钱倧当过不长时间的国王,被将领胡进思等人兵变废黜,另立钱倧的弟弟钱俶为国王。从此,钱倧一家遭受极度冷遇。后来钱倧投降北宋,所有亲戚封官晋爵,惟独钱易和哥哥钱昆连个一官半职都没捞着。坎坷的经历迫使兄弟俩发愤苦读,立志出人头地,争回这口气来。钱易资质聪颖,才智出众,17岁那年,他初次参加科举,发解试、省试都顺利通过了,殿试时他愈战愈勇,3道试题,没到中午就全部写成交卷。才思敏捷,文章也写得漂亮,照理应该题名高榜的,有人却认为钱易是轻率浮躁,故意哗众取宠,几道奏章就将他黜落孙山。但钱易的名字从此传扬开了,人人都知道钱家出了个少年才子。有一次,宋太宗与翰林学士苏易简评论唐朝的文人,很为当今没有李白那样的奇才而叹息。苏易简说: “钱易就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他写的诗歌恐怕还不在李白之下哩。”宋太宗惊喜地说: “若真是这样,我一定把他从平民布衣破格任命为翰林学士。”不巧,此时四川爆发了王小波起义,宋太宗忙于镇压,转眼就把此事忘得一干二净。
出头争气的强烈欲望像烈焰一样炙灼着钱易那机敏的心灵,初次科举无辜被黜更如火上烧油,使他的这种欲望冲动到了极点。现在他拥有了这么大的名气,自然不甘屈居人下,所以,当他闻知此次开封府发解试得了第2名的消息后,仿佛蒙受奇耻大辱一般,再也按捺不住悲愤激越的情绪,决心大闹一场,发誓不仅夺回解元,还要把那班有眼不识泰山的考官整个人仰马翻、身败名裂。
于是,一道弹劾奏疏很快就从钱易那枝生花妙笔之下炮制出来,遣责发解试中赋、诗、论、策的试题存心谤讪朝廷,特别是《朽索驭六马赋》的题目,把驾驭6匹马的缰绳说成朽索,这不明摆着在挖苦皇上吗?这种断章取义、从字眼里挑毛病的做法,显然有些强辞夺理、无限上纲,使人们很容易想起文字狱的惯用伎俩。但宋朝举人进士闹事是很有传统的,大概这次发解试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钱易的奏疏一抛出,立刻像火星一样在干柴上燃起了熊熊烈焰,数百名举人聚集起来,跑到开封府,状告发解官取录不当。就连已经公布为第一名的高辅尧也写状子说自己无德无才,难以担当状元的盛名,请求将钱易改为第一。
开封府前的喧闹声惊动九重,宋真宗诏令集贤院长官钱若水等人重新评阅开封府举人试卷,同时令中书省研究发解试试题是否真的存在谤讪朝廷问题。
这时,翰林学士承旨宋白特别赏识钱易,便在各种场合大说钱易的好话。开封府考官、度支员外郎冯拯为证明发解试录取是正确的,就上书揭发宋白与钱易属于长期勾结的朋党,宋白是在为自己拉帮结派。宋真宗见一场考试竟在大臣之间闹出攻讦,颇有愈演愈烈之势,大怒,派宦官闯进冯拯家中将他逮捕,关进御史台监狱。冯拯抗章自辩,并且抛出一大堆材料,说钱易向来轻浮无行,丝毫没有资格当开封府解元。作为皇帝,宋真宗对士大夫们聚众闹事、相互攻讦的做法其实是非常讨厌的,他不愿意过于放任,更怕会搞出更大的乱子,于是下令释放冯拯,撤回重评试卷和研究试题的决定,只令钱若水等人在开封府举人中重新选出一位品行兼优者作为第一名。
不久,钱若水等人重选的结果得到宋真宗认可,原先名次较后的开封人孙暨变成第一,高辅尧第二,而钱易则从第二降到第三。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孙暨不但神使鬼差地成了解元,而且一路顺风地在次年二月殿试中稳稳当当地戴上状元的桂冠。这是皇帝钦定人选,才名兼备的钱易即使再有怨愤,也不敢轻易发泄了。
由于资料太少,孙暨中状元之后的事迹已无从详考。只知道咸平四年(1001)八月,孙暨在怀州防御推官任上又参加制举考试,名列第四等的次等,并升为光禄寺丞。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他官任直集贤院。这时他的儿子孙日新几次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侍御史知杂事张奎上书说孙暨在真宗时当过状元,他的儿子应该受到特殊照顾,于是,仁宗特地诏封孙日新为郊社斋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