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诽”的由来
汉武帝的时候,有位官员叫颜异。他为人正直、廉洁,所以逐渐被提拔重用,由原来济南的一位亭长不断晋升,后来位列九卿,直至担任大农令的职务。
有一年,汉武帝与御史大夫张汤,造好了一种新的钱币叫白鹿皮币。这是用一种鹿皮制作的货币。在货币发行前,他们征求颜异的意见。
颜异直率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王侯们朝贺时用的是青色的璧玉,价值不过四千,而他们用来托那璧玉的白鹿皮垫,现在成了货币,价值却高多了,这样就会本末倒置,太不相称了吧!”他的反对,使汉武帝很不高兴。
张汤是有名的酷吏,与颜异本来就有矛盾,听了这番意见后,心中更加反感。没过多久,恰巧有人来告发颜异,说他非议朝廷,而朝廷让张汤来审理这一案件。
张汤早就想报复颜异,这次机会来了,他自然十分高兴。他想方设法搜集、寻找颜异的罪行。
有一次,一位趋炎附势的门客与颜异交谈,谈起了朝廷新颁布的白鹿皮币的法令,说法令中有不够恰当的地方,然后有意地观察颜异的反应。
颜异这回比较谨慎,并没有接这话茬儿,只是嘴唇微微一撇,实际上是一句话也没讲。然而,张汤根据这一密报,居然定下了颜异的罪行。
张汤上奏章给皇上,说颜异身为九卿,看到新的政令有不合适的地方,不上朝进言,却在肚子里诽谤,应当判处死罪。结果颜异真被张汤处死了。
从此,“腹诽”就成了一种不成文的罪名。在旧社会,凡是诬陷人时往往就援引这一例子,定人家腹诽的罪。由于张汤这样罗织罪名陷害无辜,所以朝廷里大大小小的官员,谁也不敢再提意见。
“腹诽”一词是从张汤上奏中留下来的。“腹诽”就是在肚子里诽谤,没有说出来。现在运用时并不一定都是诬陷人、诽谤人,有时嘴里虽没有说出来,但心里在反对,也可以用腹诽。如:对这事腹诽的不少;这事既然公开讨论,就可以直言,用不着腹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