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科技文化·紫禁城建筑
紫禁城在明清北京城内中部,是明、清两朝皇宫。古代皇宫是禁地,又有紫微垣为天帝所居的神话,故称宫城为紫禁城。也称大内。1925年在此建故宫博物院后,称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年),后经多次重修和改建,仍保持原有规模。紫禁城所在位置是元大都城宫殿的前部,其主体建筑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即外朝和内廷。外朝布局疏朗,宏伟壮观;内廷严谨华丽。主持筹建的匠师有蔡信、陆祥、杨青等。正式开工后,工程由蒯祥主持,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两殿为两翼。三大殿坐落在三层汉白玉须弥座上,俗称三台。其中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它构架高耸,是建筑群中最高大的建筑,高达26.92米。三大殿是封建皇帝治理朝政的主要场所。内廷以乾清宫、坤宁宫为主体,其两侧有东西大宫,御花园等,是封建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地方。紫禁城内有一条南北中轴线,自午门至玄武门,同北京城中轴线重合。建筑设计十分严谨规则,采取严格对称的院落式布局,按使用功能分区,依用途和重要程度有等差、有节奏地安排建筑群的体量和空间形式,最高水平地体现中国古代建筑中院落式布局的特点和艺术表现力。建筑装修和彩画极精细绚丽,建筑精美严格,它不仅在建筑技术上体现中国古代建筑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而且在规划、设计和施工技术上也显示了中国古代匠人的高超技艺和丰富经验。紫禁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