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哲学文化·宋元明清哲学
中国北宋到清朝中期哲学思想的总称。是由古代哲学到近代哲学转变时期的哲学。这一时期内,从宋代开始就形成了庞大的官僚机构,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从而导致了封建社会后期政治上更加腐朽,经济上日趋衰败。宋代以后,封建地主阶级不再凭靠世袭等级特权来分授土地,他们以购买、侵夺等方式大量兼并土地,发展成为新的官僚大地主阶级。他们为自己减免税役,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加剧了社会的经济衰弱。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虽一度出现过经济上的繁荣,商品经济较过去有更大的发展,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自然经济始终占支配地位。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经济日趋衰败,而君主专制主义却日益强化,加之民族矛盾的日益突出,这不仅激化了封建地主与农民的矛盾,在宋、明、清时期还多次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就是在地主阶级内部,中小阶层地主与工商市民形成联盟,与官僚大地主的矛盾也日益尖锐。由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在经济、政治上的变化,反映到意识形态上,产生了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想,理学则是它的主流。理学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重要哲学思潮,其作用是为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提供理论基础。但就其哲学理论思维来看,仍贯穿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和影响。宋代是理学形成、兴盛的时期,张载在反对佛、老唯心主义中,以气为万物的本体,建立了气一元论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程朱学派以理为永恒存在的宇宙万物的本体,提出了系统的理气论,人性论和“格物致知”的认识学说,完成了理一元论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南宋后期,陆九渊接受程颢的思想的影响,发展出心学之说,以理为心,从主观唯心主义方面发展了理学。他与朱熹学说发生的争论,不过是唯心主义内部的争论而已。提倡功利学说的陈亮、叶适则反对以陆九渊和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唯心主义,发挥了唯物主义观点。明代初年,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明代中期以后,王阳明建立心学体系,与程朱理学抗争。他不仅继承了陆九渊的心学传统,同时也吸取了朱熹的某些思想,提出良知说和知行合一说,在当时影响甚大,一时王学兴盛起来。同时,还出现了唯物主义哲学家罗钦顺、王廷相,他们批评了王阳明心学和程朱理学。王廷相的气一元论哲学是对张载的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明代后期,从王阳明学派分化出功利学派的进步思想家李贽,大胆批评了理学和封建道德,反映了明代中期以后资本主义的萌发和市民阶层的要求。明清之际,出现了反映市民要求的一批进步思想家,其中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影响最大。特别是王夫之在哲学理论上,全面总结和批判了理学,其哲学思想达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峰。其后,颜元、戴震继续批判理学。他们的学说都有明显的启蒙色彩,是封建社会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在哲学上的表现,预示着中国封建社会古典哲学的终结和新时期哲学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