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政治要事·儒家
春秋末期孔子创立的重要学派。《汉书·艺文志》将之列为先秦至汉初“九流十家”之首,说:“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又说其学说“游文于六径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崇师仲尼,以重其言,以道最为高”。主张“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过犹不及的“中庸”之道。政治上提倡“德治”、“仁致”、“王道”,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和自我修养。先秦时儒家是百家中较大的学派,战国时期,内部分为八派,即“八儒”,荀、孟两派最为重要。秦及汉初一度消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学说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主流,随着历史的变化及统治阶级的需要而发展变化。两汉时有以董仲舒、刘歆为代表的今古文经学和谶纬之学,魏晋时有王弼、何晏以老庄思想解释儒经的玄学,唐时有韩愈为排佛而提倡的儒家道统说,宋明时有兼采佛道思想的程朱和陆王两派的理学,清前期有汉学宋学之争,中叶之后有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之辩。五四运动前后,随着封建社会的逐渐没落而丧失统治思想的地位。儒家思想在中国思想上影响最大,时间最长,维护了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是中国封建文化主体,为后代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但近代逐渐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禁锢人们思想的枷锁,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