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戏剧文化·脚色与行当
我国戏曲专用术语。脚色与行当,既是演员专业类型的分工,也是扮演不同性别、年龄、身份、地位、职业、性格等剧中人物的类别划分的不同称谓。
脚色一词源于我国古代,系指人的履历而言。随着戏曲的形成,即被借用于演员扮演人物的专用语了。王国维之《古剧脚色考》云:“戏剧脚色之名,自宋元迄今,约分四色,曰:生、旦、净、丑,人人之所知也。”“脚色”与“行当”有着难以分割的渊源。
行当一词系由元杂剧之“杂当”演变而成。那时已有了正末、冲末、小末、外、正旦、老旦、外旦、搽旦、净、杂等行当的类型划分。随着戏曲的衍变发展,人物的类型化划分或简或繁,演员的表演技艺或狭或宽,都以“行当”进行区别标定。所以,“行当”划分是中国戏曲独有的表演体制。
现代的戏曲表演,大多以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划分,各行又有不同分支并分别扮演不同脚色。如京剧的生行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红生;旦行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净行分为铜锤花脸、架子花脸、武花脸;丑行分为文丑、武丑、彩旦、彩婆等。各地方剧种亦根据自身特色和表现题材,确立各自的行当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