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宗教文化·法相宗

中华传统文化·宗教文化·法相宗

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因剖析一切事物(法)的相对真实(相)和绝对真实(性)而得名。创史人为玄奘及其弟子窥基。窥基常住慈恩寺,有慈恩大师之称,亦称此宗为慈恩宗。强调不许有心外独立之境,亦称唯识宗。玄奘印度求法回国后译出瑜伽学系的“一本十支”各论,奠定了法相宗的理论基础。窥基根据玄奘的意见,加以发扬,编成《成唯识论》,为该宗的代表著作。此外还有《成唯识论述记》、《枢要》等著作。窥基之后有慧沼、智同传承两代,各有阐扬。智周弟子如理以后,即逐渐衰微。该宗的判教是依据《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等,判释迦一代教法不为有、空、中道三时。理论上主张外境非有,内识非无,成立“唯识无境”,把思想认识的转变看成是由迷而悟,由染而净的修习目的;用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之三自说概括全部学说。该宗还运用逻辑因明学和主张五重观法:即遣虚存实识、舍滥留纯识、摄末归本识、隐劣显胜识、遣相证性识。因该宗教义过于繁琐,故很快衰微,到近代曾一度兴起法相唯识之学,并出现了不少著作,但为时不长。该宗学说曾传到日本,并形成了自己的宗派,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