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学·《梦溪笔谈》的学术价值、研究·历史学
沈括虽不以史学家著称,但在他的论著中包含着极丰富的历史资料,有不少卓有见地的史学名篇,是历史研究的宝藏。他曾写有《春秋机栝》、《左氏记传》等历史著作,两书现在都已失传,只有残存的《乙卯入国奏请》、《入国别录》,保存着宋辽交涉一段实录,是沈括至今尚流传的历史著作。在《梦溪笔谈》中,据不完全统计,有关历史学方面的记述,至少有一百二十条,占全书六分之一以上(杨渭生《沈括对历史学的贡献》,载《沈括研究》)。从史学角度看,它又是一本历史资料的汇辑。沈括这部著作,虽不以历史著作为名,但却采取了严谨的史学方法。他主张要认真鉴别史料,一则说“天下地书,皆不可坚信”。再则说“小说所记,各得于一时见闻,本末不相知,率多舛误”(第80条)。他对司马迁是很推崇的,认为“凡《史记》次序说论,皆有所指,不徒为之”(第524条)。他对选择史料的严谨态度,说明沈括著作的历史价值。
此外关于李顺农民起义的记载(第473条),可以从《太宗实录》张舜卿奏事的内容,得到证实。又如对于典章制度,财政经济政策,和民族关系等部分,书中都有所记述。典章制度的叙述,是《笔谈》内容重点之一,被编入“故事”一栏,内容有官制、礼制、舆服、仪卫、文牍、掌故等等,包罗很广,多半可追溯至唐代。所纪录的材料,有许多可以根据正史或其他书籍证实。因为沈括参加过典礼、法令的编修工作,所记的制度,都有切实的根据,可靠性很大。其中有些甚至可为纠正正史志之谬误(张家驹《中国历史人物丛书·沈括》,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202页)。
在财政经济史方面,由于他亲自参加过北宋王安石变法改革运动,做过权三司使(职掌全国钱谷出纳、平衡财政收支的最高行政长官),对财粮经济,有关规章制度和档案图籍,自必了如指掌,所记当接近史实。
例如,沈括所撰《自志》(徐规教授已有考辨,文载《杭州大学学报》〔文科版〕,1977年第3期),对于他在权三司使内执行的有关财经措置等史实就有较详细的记录,沈括的著名的政论《盐蠹四说》,便是重要的财经论文和宋代财经史资料。在《笔谈》里评介了一些有名的理财措施,如刘晏的均输法、范祥的盐法、茶的三说法、本朝茶法等等(杨渭生《沈括对历史学的贡献》,载《沈括研究》)。使我们能正确了解它的详细内容。同时他又记录了北宋时一些国民经济数字,如盐课、茶利、铸钱额、岁运上供米、吏禄支出等。提供我们研究宋代经济史,尤其是研究北宋王安石变法改革时期有关经济情况的重要史料。
沈括在他的论著中还记述了许多民族关系史实。因他出使过辽国,镇守过西北边疆,所见所闻甚广,留下的记录很多。而且个人著作取材和官书往往不同,能够补充正史缺略。我国历史上“回回”名称的由来,从现存的文献记载来看,以《笔谈》出现最早。这对我国维吾尔族历史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线索。又所记西夏史事,得之于自己亲见亲闻,其中许多是《宋史·夏国传》所失载。例如关于元昊之死;凉祚后梁代事迹; 及宋、辽交涉的历史等等,《笔谈》和《长兴集》均可补正史之不足(张家驹《中国历史人物丛书·沈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