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宗教文化·地论学派

中华传统文化·宗教文化·地论学派

亦称地论宗,中国佛教学派之一。以研习《十地经论》而得名。学者称地论师。《十地经论》为世亲所作,是印度大乘瑜伽学系的重要经典。后由勒那摩提、菩提流支于北魏永平元年至四年(508-511年)合作译出。共12卷。从地经论原是解释《华严经·十地品》所说菩萨修行有十个阶位和教义,在瑜伽行派中有重要地位,《十地经论》发挥了“三界唯心”和“八识”的观点,为解释世界和指导宗教修习,提供了新的说法。勒那摩提和菩提流支在翻译《十地经论》时,发生意见分歧,他们对“佛性”的认识各有不同,因此随他们二人传习“地论”者也就发生了异解,形成了相州南道和相州北道两个学系。两系争论之点集中于“当常”、“现常”的主张和四宗五宗的判教以及对阿梨耶识性质的认识。南道系的著名人物有勒那摩提、慧光、法上、道凭等人;北道系有菩提流支、道宠、志念、僧修等。在学说传播上,北道逊于南道,加之摄论学派盛行于北方,其主张与北道系相近,条理缜密,遂与摄论学派融为一体。到唐代,《十地经论》已没有独立宣扬的系地,南道系的传统也终于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