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地理文化·岳阳楼

中华传统文化·地理文化·岳阳楼

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位于洞庭湖畔岳阳市西门城搂上。历来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相传楼始为三国吴将鲁肃训练水师的阅兵台。唐代诗圣杜甫曾登楼赋诗,有“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之句。岳阳楼也几经兴废,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滕子京守巴陵郡时重修,并请范仲淹撰《岳阳楼记》而名声大震。清同治六年(1867)再建,主楼平面呈长方形,宽17.24米,深14.54米,三层通高19.72米,重檐灰顶,纯木结构,四面环以明廊,腰檐设有平座,建筑精湛,形势雄伟。登楼远眺,洞庭湖水碧波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楼右侧建三醉亭,因吕洞宾三醉岳阳楼而得名。楼左建仙梅亭,传说明崇祯年间维修中挖出一石板,上有似枯梅的花纹,时人视为仙迹,故名。今枯梅仿雕石板仍嵌立在亭中。湖边还建有怀甫亭,为纪念杜甫登楼而建。主楼内保存有关文物甚多,著名的有清乾隆时名书法家张照写的《岳阳楼记》木雕屏,及历代石刻等。解放后,经多次较大修缮,面貌焕然一新,连同附近地区辟为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