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学·蒙学教材丰富多采·深入研究时期
1956年以后进入了深入研究蒙学教材的时期。先是郑振铎的旧著《劫中得书记》重版(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10月版),继而商务印书馆1958年4月出版了《善本书所见录》(罗振常著,周子美编订),同年6月商务印书馆又出版了王重民的《敦煌古籍叙录》。中华书局还出版了《教科书以前的童蒙读物》(见《中国近代出版史资料》初编)。为蒙学教材的书目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掘与考订。孟宪承等编的《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3月版) 和舒新城编的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10月版)提供了有关蒙学的著述与资料。瞿菊农的 《中国古代蒙养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961年第4期) 和张志公的 《传统语文教育初探 (附蒙学书目稿)》(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10月版)以及张铁弦的 《启蒙读物种种》 (1963年11月30日 《光明日报》),影响较大,是深入研究蒙学教材的代表作。
瞿菊农认为:
传统的蒙养教材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周秦到唐末是一个阶段,从北宋到清中叶是第二个阶段,从清中叶以后到新学校和新教科书的出现是第三个阶段。
这些蒙养教材,就其内容偏重之点说,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五类。(一)综合性的主要为掌握文字工具并灌输一般知识的课本。(二)培养封建道德和封建社会里所谓律己待人的原则。(三)历史与历史故事书和“蒙养说”。(四)诗词与歌诀。(五) 制度名物与自然知识。
封建社会的教育是为封建政治服务的。这是古代教育的方向;这种教育方向,决定了古代蒙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又过去教材内容,还是相当广泛的,如何以经济简要的方法,进行教学,扩大知识面等等问题,我们觉得应当结合古代对儿童的教学与课程安排,进行研究分析。
其次可以从教育心理的角度研究过去的教学和如何使用这些教材的问题,实际上如何进行教学的问题,知与行如何结合的问题以及识字教学的特点等等,这里或者有一些可以参考或批判继承的东西。
张志公的 《传统语文教育初探 (附蒙学书目稿)》,可以说是这一阶段蒙学研究的最高成就。一是把传统语文教学的有关资料广为收集,进行了初步的整理,作为研究的基础。在资料方面下了工夫,编写了“蒙学书目稿”。二是从传统语文教学的作法中深入探讨其经验教训,首先是关于汉字的教学,包括集中识字教学的作法和写字教学的作法。其次是关于阅读训练和作文训练的一些作法。
“蒙学书目稿”包括“古轶蒙书”、“急就篇”、“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杂字”、“小学和类小学”、“以思想教育为主的韵语读物”、“兔园册”、“李翰蒙求”、“多种蒙求和类蒙求”、“历史类蒙求和类蒙求”、“散文故事”、“咏史诗”、“千家诗、神童诗及其他”、“对类及其他”、“蒙用文字、声韵、语法书”、“蒙用工具书”、“古文选本”、“丛书”等,其分类之细,其收集之广,其工力之深,都是空前的。所以此书1962年10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就是三万册,1964年8月重印一次,1979年再印过一次,可见影响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