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学·汉代的《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汉末三国行郑玄 《古文尚书》 与王肃学出现
汉末古文经学独盛,郑玄为其“集大成”故尤盛行。继东汉的魏王朝在《尚书》方面即行郑玄之学。建国初之黄初五年 (公元224) 立五经博士,《尚书》即立郑玄学。但权臣司马氏的贵戚王肃(司马昭岳父)嫉郑学之盛,自撰《书》、《诗》、《论语》、《三礼》、《左氏》等注专与郑玄立异,主要据贾、马古文说以反郑,故亦为古文家; 然有时又据今文说以反郑,唯求胜郑,不择理据。更伪造《圣证论》一书及改撰《孔子家语》一书,假造孔子言论为反郑的证据。以这不光彩手段,运用他的权势来压郑学。魏明帝以后,政权全归司马氏。王肃古文之学就立于学官。当时共立十九博士,《尚书》立者贾、马、郑、王四家,唯郑王二家独盛,魏时经学遂成为王学与郑学之争,取代了东汉今古文之争。
蜀国则专行郑学。据《三国志·蜀志》载许慈、姜维、谯周等皆善郑氏学《尚书》,许慈且与胡潜等以古学为博士,其子传其业成为博士。又载尹默至荆州从司马徽宋忠等受古文之学,其子传其业为蜀博士。《华阳国志》载陈寿师事谯周,亦治《尚书》古学。又载李宓、任熙、王长文等“治五经”,亦当时盛行之古文。皮锡瑞《经学历史》据“照烈帝尝自言周旋郑康成间”,因而说“蜀汉君臣亦郑学支裔。”惟《华阳国志》又载李撰治《古文尚书》“依则贾马,异于郑玄”。又何随治《欧阳尚书》则为今文。这是两起个别例子。
东吴《吴志·虞翻传》斐注引虞翻说孙权时郑学已“行乎学校,传乎将来”。《诸葛瑾传》裴注亦说瑾治《尚书》古文。到孙休时立博士,韦昭为祭酒,亦治古文。可知吴与魏蜀一样行郑玄古文。同样有主于贾、马异于郑玄及习欧阳今文的个别例子,见《虞翻传》、《张纮传》两处裴注。而虞翻提出纠正郑说之处百多条,正由于郑学太盛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