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通学
“三通”是指唐杜佑的《通典》、宋郑樵的《通志》和元马端临的《文献通考》而言。以三书的性质而论,《通典》和《通考》是我国古代的典制专史,在旧书目中归史部“政书类”;而《通志》则是一部会通我国古代诸史为一书的纪传体史书,在旧书目中属史部“别史类”。但其书最有创意和最有价值的部分,是相当于这类史书“志”部分的“二十略”,学术界历来将《通志》与《通典》、《通考》齐观,并合称“三通”,正是着眼于其书“略”的部分,即强调了《通志》“二十略”对我国历代典章制度的记述,其纪、传部分就略而不计了。
我国古代的正史,除《史记》外,大都断代为书,对于典章制度的记载,不可能对前代的情况追述过详,这样,便难以展示某些典章制度的沿革和流变,而典制专史的出现,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正史的这种不足。“三通”的价值也主要在这里。
由于“三通”自身价值明显,历来研究和踵作者不少,以至有“九通”、“十通”之目,形成了“三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