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文化·甘肃的地理环境与疆域沿革·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历史文化

甘肃文化·甘肃的地理环境与疆域沿革·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历史文化

甘肃地貌呈西北向东南倾斜的狭长形,从西南向东北流向的黄河又把甘肃大地切割为东南、西北两大块。西北部分即今甘肃河西走廊及其以西地区,包括今天武威、张掖、酒泉三地区及金昌、嘉峪关、玉门三市;东南部分包括陇东、陇西、陇南地区。甘肃又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处,是山地形高原地区。主要山脉也大都呈西北向东南走向。根据甘肃地形,可分为六个不同区域,即河西走廊、北山山地、黄土高原、陇南山地、甘南高原、祁连山地,西北与东南两大部分均归属于六个区域之中。

(1) 河西走廊及其以西地区

河西走廊在甘肃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东起乌鞘岭,西接敦煌,是一个东西长,南北窄的狭长地带,地势由西向东、由北向南倾斜。南依祁连山地(又称河西走廊南山),北傍走廊北山(即合黎山、龙首山、马鬃山等),中间形成一个天然的平坦通道,地势坦荡,绿洲、沙漠、戈壁断续分布。河西走廊内的大黄山、黑山、宽台山把河西走廊又分为三个主要区域,每个区域又与一个较大的内陆河流相对应,那就是石羊河流域的武威、永昌平原;黑河流域的张掖、酒泉平原;疏勒河流域的玉门、敦煌平原。这三个流域是河西走廊的主要农业区。

祁连山高耸入云,积雪皑皑,以它消融的雪水,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河流,灌溉着河西走廊的万顷良田,使河西走廊成为千里沃野。大黄山亦名焉友山,位于山丹县东南九十里,绵亘于祁连山与龙首山之间。山上郁郁葱葱,松柏长青,山下草原辽阔,一望无际,为著名的牧马之地,著名的山丹军马场就坐落在大黄山下的马营滩。当年汉代名将霍去病大破匈奴之后,收复河西,匈奴曾作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友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可见这两座山的重要。

河西走廊既是金戈铁马的古战场,也是丝绸之路的咽喉地段,是中西交通的重要孔道,中外文化交流的融汇之处。长城、烽燧、堡塞、古墓等遗址随处可见,石窟遍布河西走廊,这些均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武威、张掖、酒泉、、敦煌都是历史上的名城,唐代诗人岑参诗中曾提到“凉州七城十万家”,元稹在他的《西凉伎》诗中描写武威“人烟扑地桑柘稠”。张掖被称为“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之地,土地肥沃,耕牧皆宜。敦煌被誉为“前阳关而后玉门,控伊西而制漠北”,是“华戎所交一都会”,也是今天国际显学敦煌学的故乡。酒泉南屏祁连山,西接嘉峪关,自古为边防重镇,酒泉钟鼓楼上所题“北通沙漠,南望祁连,东迎华岳,西达伊吾”,恰当地说明了酒泉的重要地理位置。

(2) 陇东、陇西黄土高原

这一地区位于甘肃省东部和中部地区,东起陕西、甘肃两省交界处,西至乌鞘岭,南接陇南山地,北连宁夏回族自治区,以陇山北段的六盘山为界,六盘山以东称陇东黄土高原,六盘山以西称陇西黄土高原。

陇东黄土高原属于黄土高原的中西部,位于甘肃东部,海拔1200米至1800米,地势由东、北、西三面向东南部缓缓倾斜,这里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有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的董志塬、早胜塬、宫河塬、屯子塬、孟坝塬等,俗语说:“八百里秦川,不如半个董志塬的边”,反映了它的辽阔富饶,是甘肃的著名粮仓之一。除了塬以外,也有山,子午岭、关山葱葱郁郁;崆峒山突兀峭峻,古寺耸立,为道教圣地之一。这里也是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1973年在合水县发掘出的黄河古象化石,显示出远古自然环境的变迁,表明远古时代陇东黄土高原是一个气候温和、森林茂密、沼泽密布的地区。1976年在泾川县大岭上发现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说明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是中华民族最早繁衍生息地之一。陇东地区也是具有悠久革命历史的老区,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年刘志丹等革命先烈曾以陇东华池县的南梁为中心,创建红色的陕甘宁边区,南梁这个小山村的名字从此被载入中国革命史册。

陇西黄土高原位于黄土高原西部,大部海拔在1200米至2500米之间,地势起伏较大,黄河沿岸还分布有兰州盆地和靖远盆地。陇西黄土高原自地质时代以来,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南半部山地和沟谷分布有一定面积的森林和草原,北半部则基本上是荒漠草原和草原景观。在东起陇山西麓,西到洮河流域的南半部山地和沟谷植被条件较优良,而北半部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较南部差,而且变化也较大。明代以前,兴隆山、马衔山、连城西北部的石质山地,古代森林植被条件较好,但自清代以来,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北半部地区水文条件恶劣,这里干旱少雨,水贵如油,草木稀少,荒山枯岭,沟壑纵横,自然地理环境恶劣,是比较艰苦的地方。然而正是在这艰苦的自然环境中,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抗御自然灾害的经验,给人以希望,召唤人们艰苦创业,向着美好的未来不断前进。

(3) 陇南地区

这一地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隅,南接四川,东邻陕西与甘肃中部地区,与甘南藏族自治州相连,包括渭河以南,临潭、迭部以东地区,为秦岭山脉的西延部。今包括武都、天水、甘南三地区的十四个县市。

陇南地区的地形西高东低,海拔以东部的1500米上升到西部的3500米,相对高度为500至1500米。这里重峦迭嶂,山高谷深,河流湍急,气侯温和,物产丰富,景色宜人,俨然一派江南风光。陇南地区也是人类繁衍生息之地,是古文明发祥地之一。40年代,在陇南地区的武都县龙家沟发现了“森林古猿”的重要化石,反映了那时与今截然不同的生态环境,它的确认,是我国古人类研究上的重大突破。这里也是历史上古丝绸之路的途经地区和中外文化交流的融合之地。著名的天水麦积山、甘谷大象山、武山水帘洞等石窟寺,使这里充满了佛教文化的色彩。陇南山地曾是诗人杜甫游历过的地方,他于乾元二年(759)秋,弃官西行,度关陇,客秦州(今天水市),寓同谷(今成县),写了著名的《秦州纪行》诗篇。这里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诸葛亮多次出征的祁山就在今西和、礼县一带;阴平古道在甘肃文县境内还依稀可辨。宋代名将吴阶、吴璘曾在徽县、成县一带浴血奋战,抗击金兵。陇南地区既是大熊猫的产地,也是天然中药材的宝库,岷县的当归驰名中外。

甘南草原与陇南山地毗连,位于甘肃西南部,是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一部分。地势西高东低,海拔从西部的4000米以上降到东部的3500米左右,一般地势坦荡,为宽阔的草滩,有辽阔的天然牧场,洮河、大夏河、白龙江穿越而过,既是甘肃的主要牧区,又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是甘肃的林业基地之一。

甘南也是闻名全国的拉卜楞寺所在地区,拉卜楞寺是格鲁派六大寺之一,是藏传佛教中心之一,这里藏传佛教文化兴盛。甘南也是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区,甘南迭部县达拉乡的一个藏族村寨俄界,在地图上没有标记,但俄界的名字却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1935年9月12日,党中央在俄界召开了中央政治局紧急扩大会议,着重研究解决红军北上的行动方针,揭发批判了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错误。迭部县的腊子口素称天险,1935年9月16日,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越过雪山草地,突破国民党重兵把守的腊子口,“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腊子口这一地名也永远载入革命史册。

(4) 独特的地域景观

甘肃处于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接触地带,为高山峻岭所环抱。在甘青交界处,有终年白雪皑皑的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在甘川、甘陕交界处,有巍峨的岷山、秦岭和连绵起伏的子午岭;甘宁之间,六盘山巍然屹立;甘蒙交界处,是合黎山、马鬃山、龙首山。在这样一个群山环绕的高原上,地形复杂,风光迥然不同,既有气势雄伟的雪山、瀚海,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上风光,也有绿树繁花,群山竞秀的江南景色;既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阔草原,也有“纵横河岸浮为渡,磨引溪流水自推”的恬静山乡……大自然的造化,使甘肃具有诸多独特的地域景观。同时甘肃又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通道和历代征战杀伐的战场,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雄关古堡、名城要塞、高山大川、名胜古迹……这一切都使陇原大地的文化呈现出格调雄奇,色彩斑烂,内涵丰富,别具一格的地域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