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文学与书画·《金瓶梅》《聊斋志异》《桃花扇》
我国古代小说和戏剧均源远流长,在我国小说与戏剧的发展中,山东的历代作家做出了重要贡献。早在战国时期,齐宫廷中的“隐语”已具有一定情节,语言幽默诙谐,应是古代小说的萌芽。六朝时,文言小说初盛,至唐传奇出,始具备短篇小说规模。晚唐临淄邹平人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内容广博,文笔质朴而翔实,历来被誉为“小说之翘楚”。宋、元以来,白话小说兴盛起来,由短而长,成就斐然。戏剧也是如此,先秦齐地俳优亦属其源,以后发展至元代杂剧,古代戏剧遂至成熟,此时的山东剧作家就有不少。到明代以后,能代表山东小说和戏剧较高成就的,要数《金瓶梅》、《聊斋志异》和《桃花扇》三部作品。
《金瓶梅》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署名兰陵笑笑生。兰陵即今山东枣庄一带,再加上书中大量运用的山东方言土语,一般认为此书出于山东作家之手。
《金瓶梅》之前,我国的长篇小说大多富有传奇色彩,而《金瓶梅》则专以描写凡人细事、世态人情为主,开辟了长篇小说题材上的新领域。该书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的故事情节演化而来,全书以土豪恶霸西门庆的发迹直至暴亡为线索,描绘了上至朝廷重臣,下到市井无赖所构成的一个鬼蜮世界,在这里,各种恶势力相勾结,人物灵魂被扭曲,他们荒淫无度,寡廉鲜耻,成为无穷祸害的源泉。西门庆作为书中的主人翁则是这种恶势力的典型代表。作者通过描写西门庆及其周围人物的种种恶迹,全面暴露了晚期社会的衰败与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概括此书特点说:“作者之于世情,盖诚极洞达,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并写两面,使之相形,变幻之情,随在显见。同时说部,无以上之。”这也是《金瓶梅》取得较高成就的原因。虽然《金瓶梅》刻划黑暗的态度是淡漠的,书中又间杂大量的淫秽描写,但它却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小说,它的不少特点对以后的小说,尤其是长篇杰作《红楼梦》产生了重要影响。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近五百篇,由清初的山东淄川人蒲松龄撰成。我国的文言小说创作到明代复盛,但成就不及前人,至《聊斋志异》才对文言小说作了总结,并把它推向了一个高峰。
蒲松龄字留仙,号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他出身于一个清寒的书香门第,但祖上却都科名不显,父亲也被迫弃儒经商。他从小天资聪颖,热中功名,十九岁时,接连考取县、府、道三试第一,名振一时。但此后却屡试不第。生活上的贫困和科举失意的打击,迫使他在三十一岁时离乡到江苏宝应知县孙蕙处做幕宾,得以游历江南,洞察官场腐败黑暗的内幕。但未满一年即厌倦此种生活,回乡于淄川缙绅毕际友等处设馆教书,卖文糊口四十年。他七十三岁时才得到一个乡贡的功名,四年后便去世了。
蒲松龄以大半生精力,用全部心血撰著《聊斋志异》一书。作者在《自志》中说:“集腋成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作品继承文言短篇小说的传统,用唐人传奇法来志怪,为避免清初严酷的文网,借鬼神狐妖的形象,曲折而深刻地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作者的爱憎与理想,抒写了一个沦落社会下层、穷困失意的知识分子的悲愤之情。
《聊斋志异》中的大部分作品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巧妙地结合起来,把花妖狐魅人格化,把幽冥世界社会化,通过人鬼相杂、幽明相间的生活画面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矛盾;同时又充分利用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所提供的超现实力量,给好人以美好结果,给恶人以应得的惩罚。这使得作品具有了想象丰富奇特,故事变幻莫测,境界神异迷人的风格。
《聊斋志异》中作品数量最多的是以描写爱情为主题的,如《婴宁》《莲香》《香玉》《青凤》《西湖主》等等都属此类佳作,作者借人与神、鬼、妖的恋爱,热情地赞美了自由与自主的爱情与婚姻,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有一些作品如《鸦头》《细侯》《连城》《宦娘》等则揭露了封建社会对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种种阻碍,表现了他们的反抗斗争。书中还有一些作品如《叶生》《司文郎》《王子安》《诸生》《于去恶》及《续黄梁》等,则集中暴露了科举制度的腐败,揭露了科举取士制度埋没人才的罪恶。作者将个人感受贯注其中,写得情浓意郁,荡气回肠。《聊斋志异》中最具思想价值的是那些揭露“官虎吏狼”的封建现实政治的作品,《促织》《席方平》《王者》等篇都是如此,反映了下层人民受尽盘剥和欺凌的悲惨境遇,也表现了人民群众的反抗和斗争,对封建社会的根本矛盾有具体的反映。《聊斋志异》的内容是丰富的,除了上述作品,其他富有意义的篇章还有不少。
《桃花扇》是一部历史剧,“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集中反映了明末腐朽、动荡的社会现实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是我国古典戏剧的杰作。
《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六十四代孙。他早年受封建家族的传统教育,并曾应科举考试。他学习范围很广,既爱好诗文,又精通乐律。他幼年曾访过他父亲的好友、通俗词曲家贾凫西,这位木皮散客对孔尚任有重要影响。康熙二十四年(1685),康熙皇帝到曲阜祭孔,孔尚任因御前讲《论语》受到褒奖,被任为国子监博士。于是,他抱着儒家的政治理想,开始了仕宦生活。但过了一年,他在出差淮阳疏浚黄河海口时,接触到了黑暗的社会现实,逐渐认识到吏治的腐败,并接触了一批明遗民,搜集了许多有关南明的遗闻旧事。回到北京后,他用了近十年的功夫,完成了他构思已久的《桃花扇》。此剧一出,在京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作为历史剧,《桃花扇》的成功之处在于将历史与文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作者在《桃花扇凡例》中说:“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至于儿女钟情,宾客解嘲,虽稍有点染,亦非乌有子虚之比。”同时,作者对历史事实进行了精心的艺术处理,使情节紧凑,冲突集中,结构完整,并补充了丰富的细节,使之具体化、形象化。剧中人物一个个形象都很突出:马士英、阮大铖荒淫纵欲、勾心斗角,祸国殃民;史可法为国殉身、节操高尚。剧中主人公李香君虽为秦淮名妓,但仍然具有坚贞的品格,她是一位富于反抗精神的聪慧而美貌的风尘女子,就连她周围的苏昆山、柳敬亭等艺人歌妓也都具有正直的品德和高尚的气节,与南明统治集团形成了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