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建筑·温县慈胜寺

佛教建筑·温县慈胜寺

慈胜寺位于温县、孟县和沁阳三县交界处的大吴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明嘉靖四年(1525)《重修慈胜寺大雄殿记》碑记载,五代后晋时已有此寺,且规模甚大。元代至元年间(1264—1294)于原址上重建,明清以来屡有修葺。慈胜寺现存两进院落,坐北朝南,占地4125㎡。慈胜寺总体布局高低错落有致,富于韵律,前院空间狭促,建筑体量较小,后院空间宽敞,建筑宏伟。中轴线上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殿,大雄殿后为毗庐殿遗址,四周绕以围墙。寺内现存后晋石幢及明清石碑刻50余通,另有元代、明代大铁钟各一座。

天王殿为单檐悬山式建筑,面阔三间,绿色琉璃瓦覆顶,瓦件多为元、明时期的原件。梁柱结构及檐下斗栱均延续了古制做法,保留了元代的风格。殿内西山墙上有巨幅四大天王像,为元代壁画珍品。

大雄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面阔和进深均三间,绿色琉璃瓦覆顶。前檐明间悬挂“大雄之殿”木制匾牌,四周刻云形纹饰,匾心镌颜体行书四字,笔力遒劲,造型古朴大方,素有“铁钩银划”之称,是元代至元五年(1268)僧人雪庵侄李义本所书。殿内梁架制作粗犷、结构古拙。长方形直棂窗制作古朴,大门及槛窗均系元代遗物。椽头有卷杀的做法保持了早期的风格。正脊中央置黄釉弥勒坐佛一尊,右侧镌刻“伏牛山宝芳和尚”七字,左侧镌刻“大明正德十四年”题记。正脊两端各有绿色琉璃的巨大鸱吻,每个通高2m,造型雄猛有力。大雄殿内的壁画笔繁色丽,细腻工整,表现了元代的民间画风。前门有透雕石狮一对,狮子形象古朴,制作精巧生动。

中轴线现存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37)雕凿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石幢,共17层。幢身上部刻有火焰宝珠、莲花、怪兽及富丽堂皇的城郭楼台,其下镂以罗帷璎珞。幢身下部精刻伎乐人和飞天以及人面兽身的舞蹈形象,刻工精湛,刀法流畅,姿态生动,具有高超的艺术水平。

总平面图(文宣提供)

五代后晋天福二年石幢(张斌远提供)

大雄殿(张斌远提供)

天王殿(杜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