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庙·郑和庙

名人庙·郑和庙

郑和(公元1371年—1435年),本姓马,小字三保,回族,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宁县)人。古代著名航海家、外交家。郑和12岁时到北京,成为燕王朱棣家的宦官。因为刻苦、聪明、才智过人,取得燕王的信任。郑和跟随燕王朱棣南征北战,建立不少战功。朱棣登上皇位(明成祖)后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初,赐其姓“郑”,并提升为太监,人称其“三保太监”或“三宝太监”。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六月,郑和受命出使南洋。他组织工匠造大船62艘,率随从及士卒共两万多人,从苏州刘家河出海到福建五虎门扬帆远航,两年多时间遍及南洋各国。永乐六年九月,二次出航,抵达锡兰山。自永乐三年到宣德初年的二十多年间,前后7次出航,经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海口、非洲东岸。郑和的出使,开辟了海上通道,对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非常重大的推进作用。

郑和庙位于漳州市区东北部鸿渐村,此庙又称“太保公庙”。

据史载,明代鸿渐村有很多人跟随郑和下南洋,并在郑和的鼓励、保护和帮助下,得以在海内外安居乐业、繁衍生息。为纪念郑和的功德及恩惠,旅外侨胞便在侨居地为他修建庙宇、雕塑神像、供奉祭拜。明末清初,鸿渐侨胞把在南洋供奉的郑和画像带回家乡奉祀,并在该村西面建一座十多平方米的庙宇,供奉郑和及其副使王景弘塑像。此庙因此又称“二保庙”。塑像一为黑脸,一为红脸:黑脸为行伍出身熟悉兵战的郑和,红脸为熟悉医术、建筑等技艺的王景弘。

原庙“文革”中被毁,1986年由居住在菲律宾的侨胞许文忠先生捐资,在原庙旧址按其原来样式和格局重新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