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建筑

宗教建筑

宗教建筑是古代建筑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中国古代的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等,其中佛教传播最广,信仰的人最多。佛教产生在古代的印度,创始人是释伽牟尼。他原是古印度迦毗罗王国的一位王子,传说这位王子在接触社会中,看到人类经历着生、老、病、死的痛苦,于是决心离别自己的妻儿走出王国,只身去探索解脱人生痛苦的道路,当时他才29岁。六年之后,终于在一天晚上大彻大悟而成佛。之后,他周游各地,广收弟子,宣讲他悟到的真理,组织教团,形成了佛教。据推算,这个时期约在公元前六世纪到前五世纪。佛教的教义认为:现实的世界是一个“苦海无边”的世界,这里包括生、老、病、死之苦,与亲人离别之苦,生活得不到保障,欲望得不到满足等等。而这些苦难的造成是因为人类有了各种欲望而产生的,这些欲望都是由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引起的,所以要解脱人世之苦,就必须断绝这些欲望,苦苦修行,直到生命的终结才能达到理想的无苦境界。这在佛教中称为“涅槃”。

佛教传入中国大约是在汉代,并很快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支持和颂扬。他们组织专人传译经书,讲习教义,在全国各地开掘石窟,修建寺庙。据历史记载,南北朝时期,南方梁朝有佛寺2846所,出家僧尼有52700多人,仅建康(今南京)就有较大的佛寺70所;北方的北魏有寺院三万多所,僧尼200多万人。唐朝是佛教在中国发展的盛期,朝廷在都城长安专门设立译经院,聘请国内外著名僧人翻译经文,派出僧人去外国游学,使佛教经中国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全国寺院和僧尼数量大大增加,并规定寺院僧尼享有免税、免兵役的特权。这样一来,僧尼势力在政治和经济上都给皇权带来了威胁,所以到唐武宗(公元841—846年)时下令灭佛,拆除官方寺院4600多所,私寺46600余所,勒令26万多僧尼还俗,没收寺院所占民田数千万亩。但这种大规模的禁佛事件只占历史上很短的时间,过了不久,佛教依然得到了重视与发展。佛教逐步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了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中国佛教。

道教是产生于中国本土的传统宗教,创立于东汉中叶顺帝时期(公元126—144年)。道教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它的信仰核心是“道”,相信人只要经过修炼才能得道,可以长生不死,成为神仙。它综合了古代的鬼神思想,神仙巫术,提出了一系列的修道之功和炼道之术。道教流行于民间,往往形成一些秘密的宗教组织,在有些农民和平民的斗争中成了发动和组织群众的旗帜与纽带。道教也为封建皇帝所提倡,唐代统治者自称为老子的后代,特别崇尚道教,追赠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在各地建造宏大的道教建筑,称为道观。明代道教更受到朝廷的扶植,江西龙虎山上清宫、湖北武当山和四川青城山的道教建筑群都是明、清时期扩建和新建的。

伊斯兰教是与佛教、基督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7世纪初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为阿拉伯人穆罕默德所创立。伊斯兰教信奉真主安拉,穆罕默德宣称宇宙万物皆为安拉所创造和主宰。安拉没有形象,他无所在又无所不在,不生育又不被所生,无始无终,永生自存。天下除安拉外别无其他神,所以安拉是独一无二的,穆罕默德只是受命于安拉来传布伊斯兰教,他的使命是给人类带来“安拉之道”。安拉大慈大仁,主张施济贫民、孤儿,奴隶可以赎身;主张买卖公平,制止血亲的相互仇杀;主张和平与世界安宁。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是在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在我国又称为回教、清真教。宋代随着海外贸易的扩大,沿海地区的广州、杭州、泉州、扬州等地都有不少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波斯等地商人来往,有人还在当地定居,所以这些城市出现了一批伊斯兰教的寺院。

无论是佛教、道教或者伊斯兰教,既然要传播它们的教义,扩大自己的影响,各自都有一套宗教的仪式,进行各种宗教活动。宗教活动为了取得良好的效果,往往都伴以一定的音乐和舞蹈,主持者们还穿着专门的服装,而所有这些活动,都需要在一定的建筑环境里举行。随着上述三大宗教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相应的宗教音乐、宗教美术和宗教建筑,它们和形形色色的宗教思想、宗教文学组成为宗教文化,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现在我们要介绍的宗教建筑,不仅是因为它们在宗教文化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而且还因为这些建筑规模比较大,建造比较讲究,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少成为建筑中的范例。在至今留存下来的古建筑中,宗教建筑占着相当大的比例,所以在认识和研究古建筑时,它们就成了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