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建筑·卫辉比干墓庙

纪念建筑·卫辉比干墓庙

卫辉比干墓庙位于卫辉市顿坊店乡比干庙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比干庙是我国最古老的忠臣庙之一。据《尚书·武成》记载:“武王克殷,封比干墓。”因而周武王时期应为最早的修建年代。北魏太和十八年(494),魏孝文帝巡视卫辉,封墓建庙,并撰《吊比干文》。唐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追赠比干为太师,谥号“忠烈公”,并修缮庙院。元延祐四年(1317),仁宗下诏为比干修庙塑像。明弘治七年(1494),孝宗重建比干庙。明万历、清康熙年间维修。清乾隆十五年(1750)九月,乾隆皇帝亲至比干庙祭吊并亲笔书丹祭文。

比干姓子名干,殷纣王的叔父,官居少师,因进谏而遭剖心。宋嘉祐六年(1061)的《林氏家谱》记有:“比干忠谏而死,正妃陈氏避纣难,于长林生子泉。”所以,比干庙又被视为天下林氏的家祠。1934年,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曾派林修、林越、林异觉为代表至比干庙扫墓祭祖。

比干墓庙保存了明弘治年间(1488—1505)重修以来的建筑群格局。庙南北长410m,东西宽153m,占地6.8h㎡。中轴线建筑依次为照壁、山门、仪门、木牌坊、拜殿与大殿、石牌坊、比干墓。左右建筑分别为财神殿、碑廊、三公祠等,另有魏孝文帝《吊比干文碑》(宋重刻)、唐太宗《祭比干文碑》、清乾隆《御制诗碑》等历代碑刻86通,以及300余株古柏,构成了布局完整、规模宏大、庙墓合一的古代建筑群。

照壁为明代所建,长11.60m,高6.89m,厚1.28m,绿色琉璃瓦顶。照壁正中央镶嵌24块高浮雕琉璃砖组成的牡丹花卉图案,构图新颖,雕工精细。木牌坊为二柱一楼式,两柱下均有制作规整的抱鼓石,雕缠枝花卉图案和石狮。檐下置重翘重昂七踩斗栱,黄色琉璃瓦顶,绿琉璃瓦剪边。木构件彩画二龙戏珠、花卉、人物故事等图案,额枋书“殷太师庙”。

拜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卷棚式绿琉璃瓦顶,梁架均饰彩画。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式绿琉璃瓦顶,檐下施三踩斗栱,为明孝宗时重建。木构件均施旋子彩画,额心绘二龙戏珠、宋锦等图案,遮檐板分别绘火焰三宝珠、龙凤等图案。石牌坊两柱单门,额枋上雕“殷太师比干墓”。石柱上阴刻对联“孤忠心不死,故社柏犹存”。石坊顶端中央雕刻心形,左右置日、月,名曰“丹心照日月”,象征比干的忠贞与日月同辉。

碑廊面阔十三间,进深一间,布瓦卷棚顶。廊内共竖立、镶嵌珍贵碑碣64通,多出自历代帝王、官吏和文人学士手笔。墓前亭内竖立墓碑,上刻“殷比干墓”,相传为孔子挥剑所刻,被世人尊为“天下第一碑”。

比干墓庙是庙墓合一的建筑群,被称为“天下第一庙”。比干是中国民间供奉的文财神,被称誉“天下第一仁”,是中国历史上以死谏君的第一人。比干墓庙的建筑、碑刻以及平冠柏、开心柏、没心菜等自然景观无不包含着神奇感人的传说。

照壁(文宣提供)

山门(文宣提供)

拜殿(文宣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