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城濮之战(上)
齐桓公去世后,中原诸侯失去了领袖。短短十余年,原本秩序井然的中原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齐国的霸主地位不再,宋国所谓的“霸业”如昙花一现,其他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也卷入了无休止的战争之中。
中原的乱局使楚国成为最大的赢家,鲁国、郑国、卫国、蔡国、陈国、许国和曹国等陆续归附楚国,在中原重要的诸侯国中只剩下齐国与宋国还在孤军奋战。只要打垮了齐国与宋国,楚成王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成为中原霸主。从而实现楚武王和楚文王两代君王的梦想了,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公元前634年,楚国联合鲁国进攻齐国,攻克谷城。与此同时,另一支楚国军队进攻宋国,齐宋两国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第二年,宋国的局势更加恶化。楚成王亲自出马,纠集了楚、陈、蔡、郑和许五国联军,大有将宋国踏平之势。
宋国难以抵挡五国联军的轮番攻击。宋国大司马公孙固亲赴晋国,请求晋国政府给予军事上的援助。与此同时,齐国特使也抵达晋国。同样请求晋国政府出兵相援,驱逐齐国境内的楚军。
晋国已经成为宋国与齐国唯一的希望所在了。
局势紧急!晋文公与他的臣僚必须尽早地决定是参战,还是观望。
公元前633年冬季某日,晋文公召开高层军事会议,就援宋救齐抗楚一事展开讨论。
首先发言的是先轸,这位富有谋略的将领力主援宋,他说道:“在国君流亡时,宋国曾有恩于我们。今日宋国有难,晋国有义务给予援助。而且晋国要在列国中树立威望,创立晋国的霸业,就在此一举了。”
其实宋国虽然有恩于晋文公,楚国又何尝不是?出兵的最真实理由就是与楚国逐鹿中原,奠基霸业。
狐偃也是另一位主战派,他提出了避实击虚的战略。即不直接救援宋国与齐国,而是进攻归附楚国的曹国与卫国。从而迫使楚国分兵救援,以达到解救宋齐两国的目的。这种后来被称为“围魏救赵”的战术,其实并不始于战国,在春秋时代已经广泛为诸侯国所应用。
经过一番争论,主战派的观点占据了上风,志向高远的晋文公又岂可错过一战而奠定晋国霸业的机会呢?
晋国利用冬季进行了战争动员,这次会战关系到晋国未来前途,晋文公必须要确保作战的胜利。他在军事上做了两种准备,第一,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第二,将晋国的兵力由两个军扩充到三个军,即中军、上军和下军。
晋国的兵制中,三军之中以中军元帅地位最为尊崇,是军队的总指挥。晋文公在中军元帅的人选上十分慎重,赵衰推荐由郤縠出任中军元帅,理由是:“他饱读诗书、爱好礼乐。诗书是道义的宝藏,礼乐是品德的准则,道义与品德是利益的基础。”晋国一直是一个军国主义国家,当时并没有文人的概念,大家都是清一色的武士。在这种背景下,军人的文化素养便成为其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也是赵衰推荐郤縠的原因。
晋文公听从赵衰的意见,任命郤縠为中军司令员(元帅),副司令员是郤溱;任命狐偃为上军司令员,但狐偃将司令员的职位推让给狐毛,自己担任副司令员;任命赵衰为卿,准备让他担任下军司令员。但赵衰推让给了栾枝与先轸,最终栾枝担任下军司令员,副司令员为先轸。
狐偃与赵衰作为追随晋文公流亡的心腹之士,都体现出其谦让的高风亮节。这也可以看出狐和赵两人以大局为重,不在意个人的利益。也体现出晋军内部的团结,这是军队无敌于天下的根本。
由于中军元帅郤縠不久即病逝,晋文公破格将下军副司令员先轸提拔为中军元帅。事实证明这是明智的选择,不久后先轸证明了自己是一名伟大的将领,这足以见晋文公慧眼识英雄。
我们再来看看晋和楚两强各自的同盟国。
表面上看,楚国的实力更强大。楚国拥有众多南方诸侯国的支持;同时中原诸侯国中的鲁国、曹国、卫国、陈国、蔡国、郑国和许国等也是其喽啰国。而晋国的同盟国主要有秦国、齐国和宋国,从数量上看,远逊于楚国的盟国。
这场战争,注定是一场国际大战。
大战前夕,楚国的高层也出现变动,子玉接替子文(即斗谷於菟)成为楚国令尹(宰相)。子文自公元前664年执政以来,已经整整三十个年头,为楚国的强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已经衰老了,开始感到力不从心,他推荐以勇猛著称的子玉为接班人。
这次大战前的人事变动,为楚国埋下隐患。
子玉是个很残暴的人,他上任后举行一次军事演习。在整个演习过程中有七名军士受到鞭刑,三名军士受到贯耳之刑。
楚国大夫蒍贾对子文说:“今天子玉检阅军事演习时滥用刑罚,倘若让他领兵作战,肯定要吃败仗的。他不是帅才,指挥三百辆战车以下的部队还行。如果指挥的军队超过三百辆战车,我看大概就有去无回了。”
这场南北大决战的主角晋国与楚国,从一开始双方在选择统帅的标准上就出现了重大的差异。晋国的选帅原则是道义为先,而楚国选帅的原则是勇猛至上。究竟哪方的将领更能胜任呢,这还得在战场上分出高低。
晋军的作战任务是解除楚军对齐和宋两国的围困。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晋文公决定采纳狐偃的建议。即进攻楚国的喽啰国曹国与卫国,迫使楚国回师救援曹和卫,以解齐和宋之围。当然,晋文公把主攻目标选择在曹国与卫国,可能还带有某些个人恩怨。在他流亡时,卫国与曹国的国君都曾经羞辱过他。
从这个作战计划也可以看出,晋文公与当年的齐桓公一样,谨慎避免与楚军发生直接交锋,只要能达到救齐和宋的目的就算是胜利。任何一支军队,在强大的楚军面前都没有必胜的把握。
冬去春来,时间已是公元前632年,准备就绪的晋国军队誓师出征。
晋军首先对卫国实施军事欺骗。
卫国的军事力量是不容小视的,在二十八年前,卫国遭狄人的血洗。卫懿公被杀,国家差点被灭亡。可卫懿公的儿子卫文公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君主,在他统治的二十五年时间里,卫国军事力量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战车数量从三十辆增长到了三百辆,成功抵挡住狄人的进攻,并且灭掉邢国。西面与郑国对抗,东面联合鲁国对抗齐国,这是卫国的黄金时代。可惜卫文公在公元前635年去世,继任的卫成公才能平平,只得投靠楚国。
卫国的地理位置靠近晋国,而曹国则位于卫国的东侧。晋国军队开赴卫国边界,并不直接进攻卫国。而是故意派出一名特使抵达卫都,要求向卫国借道,进攻曹国。这是向卫国人传达一个信息,即我们的目标是曹国,不是冲着卫国来的。
卫国政府当然不肯答应借道。晋文公便下令军队从卫国边境调转方向,向南迂回。在南津渡过黄河,绕了一个大弯路,攻入曹国境内。眼看晋国人渐行渐远,卫国人终于喘了一口大气。然而令卫国人没有想到的是,晋文公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面上是去进攻曹国了,实际上主要目标却仍然是卫国。
晋军取道黄河南岸对曹国发起进攻,卫国人自以为可以置身于事外,这正中了晋文公的奸计。这一年的正月九日,晋军出其不意地攻入卫国,占领五鹿。
对晋文公来说,五鹿是一个值得他回味的地方。在十二年前,晋文公重耳在流亡途中经过卫国时,卫文公不肯接待他。到了五鹿时更遭当地农民的白眼,不仅不施舍粮食给他,反而给了一把泥土。机智的狐偃以泥土大做文章,称泥土代表土地,这表示上天要赐土地给重耳。如今已经是晋文公的重耳,果然前来索要这块土地了。真是风水轮流转,昨日的落魄公子,今天已经是拥有雄兵猛将的晋国君主了。
初战告捷后,晋军一鼓作气扩大战果,又攻克了卫国的城邑歛盂。
晋军的胜利令齐国人备受鼓舞,齐昭公前往歛盂会晤晋文公,两国签订了正式的同盟条约。
晋和齐两个大国的结盟,令卫国人感到惶恐不安。卫成公心知不是晋军的对手,他派人向晋文公请求参加歛盂会议,与晋和齐两国结盟。但是晋文公痛恨卫国政府当初对自己无礼,拒绝了卫成公的请求。
议和被拒绝,卫成公只能硬着头皮撑下去了。可是凭卫国的实力,难以阻止晋军的深入,怎么办呢?卫成公决定要求助于楚国,他派人向楚成王请求军事援助。但是卫国民众显然并不愿意将战争进行到底,国都爆发了平民暴动。卫成公被驱逐出国都,逃到卫国东部一座名为“襄牛”的城邑。
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个多国战争。
鲁国与卫国曾签订过同盟条约,现在卫国有难了,鲁国当然不能坐视不理。鲁僖公派公子买协助卫国抗击晋军的侵略,在强大的晋国面前鲁国没有占到便宜。
狡猾的鲁僖公有看风使舵的本领,他开始考虑要给鲁国留一条退路。晋国与楚国谁能成为胜利者,现在还不知道。在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最好采取观望的态度,尽量不要卷入战争中。他下令召回在卫国协防的鲁国军队。可是前线总指挥公子买却没能领会鲁僖公的意图,现在卫国快顶不住了,怎么能撤呢?鲁国人讲究礼义那是有名的,帮人得帮到底,做人得有信用,公子买抗命不撤兵。
鲁僖公大怒,派人逮捕公子买,以“未能完成戍守任务”为理由判处其死刑。公子买死后,鲁军全线撤出卫国。
一场南北大战即将上演,鲁僖公搬了凳子,要坐山观虎斗。
卫成公被驱逐后,卫国基本上被晋国控制了,晋军开始全力以赴进攻曹国。
曹国人抵抗之顽强,实出乎晋文公之意料,战斗十分惨烈。
晋文公亲自指挥大军对曹国的都城发动了攻坚战,先锋部队奋勇登上城墙。但很快不是被赶下来,就是被杀死在城楼之上,晋军的进攻没有奏效。为了打击晋军的士气,曹国人使出阴招,将晋国士兵的尸体挂在城墙上羞辱,这一招确实有些震慑力。想想自己某一天也可能像这些士兵一样,被杀死了,还要被吊在那里示众,不禁让人毛骨悚然。
晋军内部出现了人心浮动的现象,晋文公很是担心,得重振士气才行呀。他到兵营去巡视了一番,正好听到一些军士在窃窃私语地讨论:“曹国人羞辱我们战士的尸体,我们干脆也驻扎到他们的祖坟那儿,羞辱羞辱他们的先祖。”晋文公一听,好办法呀。来而不往非礼也,这就叫以毒攻毒。
晋国人到城郊曹国人祖坟附近,肩扛锹铲摆出挖掘曹国人祖坟的架式。
要知道中国人很早开始就有崇拜祖先的观念,在城楼上看到这一幕的曹国人吓坏了。慌了手脚,赶紧冲着晋国人喊道:“哎,你们不要挖坟了,有事好商量。”商量的结果是,曹国人把晋国士兵的尸体归还,从城头上扛下来,用棺木装好了,交还给晋国一方;晋国人也不挖曹人的祖坟了,双方算是扯平了。
曹国发动的心理战失败了,晋国军队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进攻。
三月初八,晋军攻破曹国都城,活捉了曹共公。当年曹共公偷看重耳洗澡,这种下三烂的无礼举动终于遭到报应了。曹共公被押解到晋文公面前,他面如土色,低着脑袋,不敢抬起头。晋文公毫不客气,指着他的鼻子当面教训他为政荒怠,不知任用贤人僖负羁。曹共公豆大的汗滴直流,唯唯而应。
当年曹国大夫僖负羁听从夫人的建议,送了块美玉给流亡中的重耳。虽然重耳没有收下这块美玉,但对他的这份好意是心领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现在是报恩的时候了。晋文公下令不允许任何人进入僖负羁家搞破坏,对其家族成员全部给予赦免,不许骚扰。
晋文公的这个命令令两个人十分不满。
这两人都是当年跟随晋文公流亡的人士,一个叫“魏犨”;另一个叫“颠颉”。两人凑在一起私下议论道:“咱们这些跟随国君流亡在外的功臣,并没有得到什么犒赏。那僖负羁有什么功劳,凭什么享受特殊待遇呢?不如咱上他家去,放把火烧了。”
两个充满怨气的家伙一拍即合,带了些人马跑到僖负羁家中。大肆劫掠一番后,又放了一把火。火苗腾空而起,越烧越旺,魏犨不小心被火烧伤了胸部。
魏犨与颠颉两人公然抗拒命令,不仅抢了僖负羁的钱财,还烧了人家的房子,这不明摆着让晋文公难堪吗?晋文公大为震怒,不动真格是不行了。不然这帮旧臣仗着自己追随国君流亡十几年的苦劳,目空一切,这怎么得了?得严肃军纪,杀鸡骇猴。
晋文公想拿此二人开刀,但他颇有迟疑。因为魏犨是个勇士,担任自己的战车右护卫。作战剽悍勇猛,杀之可惜。晋文公决定先派一个人前往探视魏犨的病情,如果烧伤面积太大并病得太重,就一并杀之。
有人事先把晋文公的意思偷偷泄露给魏犨,魏犨大吃一惊。他赶紧从病床上爬起来,用布把胸部的伤口扎紧,然后出来见使者。他故意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对使者说:“有赖国君之灵护佑,我哪敢躺在床上养病呢?”说完后,为了显示身体的强壮,他先是做了三百次的跑跳,然后又做了三百次的高跳,面不改色。使者回去后向晋文公汇报说,魏犨的伤势不重,还跑来跳去的,一点事也没有。晋文公爱惜其勇,网开一面,赦免他的罪行。但为了严肃军纪,解除他的职务。另一个破坏分子颠颉运气就没那么好了,被一刀咔嚓斩首示众了,临死前他估计后悔平常没有勤奋锻炼身体。
这件事情对于严肃军队纪律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向全体官兵宣告,即便是追随君主流亡过的人,也没有特权可以违背君主下达的命令。正是纪律严明,使得晋军成了一支所向披靡的铁军。
晋军虽然在曹和卫两国的军事进展顺利,却没有达到调动楚军主力并解除宋国之围的目的。老谋深算的楚成王看穿了晋军的实际用意,坚决不从宋国撤兵,并率领五国联军对宋国的都城开始猛烈攻击。宋国军民眼巴巴地望着晋国的援军早日到来,几度前往晋军统帅部告急。
晋文公此刻心情很复杂,楚国的无敌兵团在中原战场上从来未逢对手,而晋军企图通过调动楚军来达到解宋国之围的目的又没法达到。那么就只剩下一条路可以走,就是与楚军来一番面对面的厮杀。
楚军的实力令人不寒而栗,晋文公没有必胜的把握,必须要想方设法把齐国与秦国拉入援救宋国的战争才有胜算的把握。
晋文公犹豫不决,他召集三军将领开会商议,在会上发言说:“现在宋国情形紧张,如果不能实施救援,宋国势必向楚国投降。我几次派人向楚国提出放弃围攻宋国,均被楚国人拒绝。现在只能同楚国开战,可是齐国与秦国又不出兵,这怎么办呢?”
足智多谋的晋军总指挥先轸向晋文公提出一个方案,晋文公听罢连连称好。这个方案是这样实施的,首先要求宋国不能单指望晋国的援救。而应该向秦国与齐国进行巨额贿赂,由秦齐两国出面调停楚宋战争。宋国的巨额贿赂款,晋国将以所占领的曹和卫两国的土地作为补偿。
先轸判断,秦国与齐国在收受贿赂之后,必然会以中间人的身份敦促楚国从宋国撤军。但是楚国人必定不会撤军,因为宋国将得到曹卫两国的土地,这两个国家都是楚国的喽啰国。先轸的这个计划就是设置一个楚国根本无法接受的军事调停条件,秦和齐两国如果调停失败,必定会将责任推到楚国身上,到时秦和齐两国出兵就成为理所当然之举了。
先轸思维敏捷,整个战略构思清晰而巧妙,行云流水,环环相扣,布满陷阱。看来晋文公破格把他提拔为三军总司令,确实没有看走眼。
晋文公听了先轸的计划后大声喝彩,随即有条不紊地实施这个计划。
首先是晋国将所占领曹和卫两国的土地赠送给宋国,然后宋国动用大量的财物贿赂秦齐两国,秦齐两国的君主出面调解楚国与宋国的争端。
这一切都在先轸的计划之中。
楚成王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从宋国前线返回到楚国的申邑,与秦和齐派出的调停代表会晤。对于晋国人的阴谋,楚成王还是看得比较清楚的。他不禁佩服起晋军内部果然有人才,充分利用各诸侯国之矛盾所在,设计出一个如此精巧之局。如果楚国同意秦齐代表的调停,那么将失去曹卫两个喽啰国;如果楚国拒绝,秦齐将可能加入援救宋国的战争中,那对楚国就十分不利。中原的局势本来就非常微妙了,看来晋国人是一定要把中原搅得更加混乱。
怎么办呢?楚成王的脑袋高速运转。晋国与秦国这两个国家长久以来并没有介入中原事务,但都拥有超强的实力。来了一个晋国,楚国就未必有胜算了。要是再引来一个秦国,战局更难以预料。
最后一个想法在楚成王脑海里逐渐明晰起来,即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