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人的好榜样彭雪枫
彭雪枫(公元1907年~1944年),原名彭修道,河南镇平县七里庄人。1925年6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北京汇文中学中共党支部书记,1930年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巡视员,红五军五纵队大队政委,红三军团红八军第一纵队政委,红二师政委,江西军区政委,红军大学政委。参加了中央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任红五师师长。长征到达陕北后,出任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第二纵队司令员,支队司令员为彭德怀,二人被分别称为“小彭”、“大彭”。参加了著名的直罗镇战役和红军到达陕北后的东征战役。1936年1月,他作为红军20名高级将领之一,联名发表了《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七七”事变后,出任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主任,新四军竹沟办事处主任,河南省委军事部长,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委,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委。1944年9月10日在河南省夏邑县八里庄指挥战斗中,不幸被一颗流弹打中,光荣牺牲,时年37岁。
彭雪枫是中国共产党年轻的高级军事将领,一生战功卓著。彭雪枫于1930年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在彭德怀所领导的红三军团任纵队政委,这期间他所作的最有影响的事就是参与了红三军团进攻长沙的战斗,他所指挥的第一纵队,在攻城战斗中勇猛顽强,最先攻入长沙城,活捉两个守城的敌团长。进城之后,彭雪枫指挥砸开监狱,释放了在“马日事变”中被捕的中共党员、革命战士。后来,当敌人组织强大的兵力对长沙进行反扑时,红三军团放弃长沙,在撤离过程中,彭雪枫曾率队再次冲进长沙城,救援未能撤出的同志,保证所在纵队安全撤离。
彭雪枫参加了中央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二渡赤水的战斗中,彭雪枫面对对岸先期到达的敌军阻击,靠3只每船只能载30人的渡船,率领所部红十三团充当先锋团,强渡赤水,一面顽强地对敌进行背水之战,一面赶搭浮桥,迎接大军过河。为二渡赤水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夺取娄山关的战斗中,彭雪枫所部红十三团承担了夺关任务。他率领部队急行军30里赶到娄山关下时,敌军王家烈的一个团已经占据了娄山关。彭雪枫观察了周围的地形,制定了前后夹击的夺关方案,派一个连迂回到娄山关背后,主力攻夺关口的制高点。然后前后夹击,经过激烈的战斗,守敌被打败,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夺取娄山关的任务。
在抗日战争中,彭雪枫积极执行党中央建立敌后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率领新四军游击支队开辟了商毫永地区抗日游击根据地。在开辟根据地的过程中,同日伪军进行了多次战斗,生擒伪军参谋长、旅长等以下官兵数百人,歼敌数千人,游击支队本身也在战斗中不断壮大,发展为三个团。“皖南事变”后,彭雪枫率部由津浦铁路以西转移到津浦铁路以东。当时这里还有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在活动。韩德勤属国民党顽固派,站在反共的立场上,不断制造同新四军的摩擦,甚至同敌伪勾结,妄图把我抗日根据地挤垮。彭雪枫率部同其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陈道口,俘获反动顽军800余人。同时积极同日伪军作战,取得了“三十三天反扫荡”的胜利,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随后又取得了反国民党顽固派进攻的胜利,俘获韩德勤及以下官兵千余人。这一系列战斗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敌伪顽的反共气焰,巩固了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为新四军的发展,为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开创提供了条件。
彭雪枫在开创人民军队政治工作中,也颇多建树。在他担任红军三军团纵队政委、红军大学政委等职务期间,由于红军的政治工作处在初创期,很多干部不重视这一工作,导致一些旧军队的作风在红军中时有抬头。彭雪枫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排除各种干忧,努力抓好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在尊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平等谈心的工作方法。他经常深入部队和干部、战士促膝谈心,倾听意见,对部队进行形势任务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他依靠这种谈心方法,启发大家畅所欲言,讲出自己的看法、困难、问题和意见,然后循循善诱,直到把对方讲得心服口服。为克服旧军队习气的影响、塑造新型军队的作风作出了贡献。
他在担任红二师政委期间,注意运用舆论引导部队,以鼓舞士气和纠正不良倾向。他创办的油印报《猛攻报》是红军中创办最早的小报之一。他还创办红军中较早的剧团——“火线剧团”,在战斗间隙,把战斗情况和英雄人物的事迹编成短小精悍的节目,在部队巡回演出,活跃了部队的文化生活,鼓舞了部队的士气。这期间,他还注意战时政治工作的创新,首创并推广战地“宣传棚”,组织讲战斗故事,交流作战经验,在战斗激烈的时候,及时提出适当的鼓动口号等,使战时政治工作的内容不断丰富。彭雪枫在部队政治工作上的这些建树,在当时的红三军团中享有盛名,对后来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彭雪枫在新四军任职期间,淮北军民中曾流传彭雪枫有三件宝——骑兵团、拂晓剧团、《拂晓报》,尤其是他创办的《拂晓报》,是被毛泽东表扬“办得好”的地区报纸之一。
彭雪枫还善于作统一战线工作。1936年他奉党中央、毛主席之命,秘密前往太原,以中央代表身份进行统一战线工作,争取阎锡山与红军联合抗日。由于彭雪枫卓有成效的工作,使阎锡山在西安事变中保持了中立,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七七”事变后,他作为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主任,奉中央指示,向阎锡山提出释放王若飞的要求,和其它同志共同努力,使王若飞终于获释,回到延安。
彭雪枫是中国共产党不可多得的人才之一,虽然享年只有37岁,却可称得上党内驰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投身中国革命20年,南征北战,出生入死,智勇双全,战功卓著,既能胜任师长、司令员职务要求,指挥战斗果断有力,屡建奇功,又能胜任政委的职务要求,善于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被誉为“讲道理政委”;他不仅具有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还具有超群的文采,享有“儒将”之称;他不仅能带兵打仗,还善于做统战工作和群众工作,善于做政治工作。在他年轻的身上,显示出了成熟的革命者的政治才能。所以,当时的中共中央华中局称“他是一个智勇双全与英明能干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都一致称赞他“功绩辉煌,英名永存,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