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接受意见的范仲淹

善于接受意见的范仲淹

范仲淹是北宋名臣,同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词文章都十分有名,尤其是《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为普天下的平民百姓,自己甘愿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美好情操。

范仲淹地位很高,名气很大,可是他仍然保持着虚怀若谷的气度,每当他完成一篇词文章,总要向朋友征求意见,只要是正确的意见,立即接受。

有一次,范仲淹写了一首诗,名叫《采茶歌》,刚一写出来,人们就争相传诵,夸赞这首诗写得好,说它是咏茶诗中的精品。范仲淹听了也很高兴。

这天,范仲淹的好友蔡君漠来做客。范仲淹让家人沏茶款待,品着浓浓的香茶,两人海阔天空地谈着话。话题突然转到了手中的香茶上,由杯中的茶谈到了古往今来的诗人吟咏茗茶的诗。范仲淹接过话头,说道:

“兄弟日前倒也作了一首《采茶歌》,还请老兄你指教指教。”说完,就让书童取出诗稿,请蔡君漠阅读,提意见。

蔡君漠早已读过这首诗,但还是恭恭敬敬地接过来,认真地研读了一遍。他本想直截了当地把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说出来,但又转念一想,范仲淹平日无论作文还是为人都堪称楷模,非常令人佩服。况且他的名气很大,自己如果随随便便、口无遮拦地评说一气,伤了他的脸面,玷污了他的好名声,那就太过意不去了。

结果,蔡君漠吭哧了半天,只顾左右而言他,尽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脸倒先红了起来。

范仲淹是个细心的人,对朋友的性情也十分了解。他察言观色,从蔡君漠的言谈表情中,也就明白了大半。他知道朋友有话要说,但又碍于情面,不便直说。于是就诚恳地说:

“你有什么看法,就直接说出来,不必吞吞吐吐。先贤魏征讲‘兼听则明’,文人写文章,著诗词也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这样才能有所长进。你不愿意给我提意见,莫非是不想使我的作品更好吗?”

一席话说得蔡君漠很不好意思。他想:“人家倒是心胸坦荡,气度非凡,自己再不以诚相待,真是心地狭窄了。”于是就坦率地道出心中的话:

“范兄大作《采茶歌》远近闻名,在下也早已拜读,十分叹服。不过,我认为其中两句:‘黄玉碾内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有些不妥,因此还算不上尽善尽美。

“怎么不妥?请快讲。”范仲掩急切地问。

蔡君漠完全地打消了顾虑,继续说道:

“我认为像黄玉碾、碧玉瓯这样名贵的茶具。装的也应该是些名贵的香茶。当今名茶以白色为上品,绿色为下品。而您装的‘绿尘’和‘翠涛’虽然色泽鲜艳可人,但却称不上是上品呀!就像一个品质恶劣的人不配有好名声一样,下品的茶叶怎么配用这样名贵的茶具呢?这恐怕不是您的原意吧?”

范仲淹听了哈哈大笑,拍手称是,说道:“你老兄果真慧眼独具,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呢?让我贻笑大方!”

说完,范仲淹把“绿”字改为“玉”字,又把“翠”字改为“素”字。这两句就变成了“黄玉碾内玉尘飞,碧玉瓯中素涛起,”比原句得体多了。

后来,范仲淹到了浙江桐庐做地方官,他在富春山上建造了一座严子陵祠堂。严子陵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二人情投意合,经常在一块儿谈论天下大事。后来刘秀当了皇帝,严子陵不愿入朝做官、接受他的照顾,就改名换姓,到山中隐居起来,皇帝怎样劝说他也不肯出来。

祠堂修成之日,范仲淹亲自为祠堂写了一篇《严子陵祠堂记》。文中有这样一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写完后就请他的朋友、南丰县的李秦伯给提意见。李秦伯看过之后,极口称赞,他说:“这篇文章一问世,肯定会轰动社会,你也定会传名于世,可是我大胆为你改动一个字可能会更出色。”

范仲淹一听,就高兴地问:“不知先生要改哪个字?快告诉我!”

李秦伯说:“上句用云山江水来比喻先生的品德、非常空灵含蓄,下一句用‘德’字来点明,就显得直露拘泥,不如改用‘风’字。”

范仲淹大喜,连忙称赞说:“先生高见啊!这句改为‘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真是增色不少。”

范仲淹的诗文成了传世佳作,但他谦逊的品格也一直为后人所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