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铜臭气的学者——斯塔克
德国物理学家斯塔克(1874—1957)对放电管很有研究,1902年,他发表了关于气体中的电的论文,预言“极隧射线”的高速原子应显示出多普勒效应,三年后,他用氢“射线”演示了这个效应。1913年发现斯塔克效应,即原子光谱线在外加电场下发生分裂的现象。正是由于他发现了“极隧射线”的多普勒效应和斯塔克效应,他于1919年度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然而,斯塔克获得数万美元的诺贝尔奖金后,钱迷心窃,做起了财主梦,他公然违背瑞典诺贝尔基金委员会的规定,把奖金用于赢利事业的投资,开设了瓷器厂,由学者变成了商人,因而引起了德国科学界的强烈反感。
德国物理学家索末菲(1868—1951)对他进行了严正的批评,并用意大利话讥诮他“狂妄”。爱因斯坦也批评他,但他没有改邪归正的意思,他对爱因斯坦反唇相讥,说他是代表典型犹太精神的江湖骗子,诬蔑他“热衷于吹嘘”和“大肆剽窃”把爱因斯坦的物理学理论攻击为“是犹太人对德国思想财富的霸占和毒害”。
斯塔克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醉心于商业,热衷于赚钱,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唯利是图的商人,浑身散发出一种铜臭气。为了维护科学的尊严和圣洁,浮兹堡大学不得不把他开除。
科学需要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需要只图贡献,不求索取。斯塔克为了金钱,不惜玷污科学的尊严和圣洁,由学者堕落为唯利是图的小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科学工作者尤应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