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明代的抗倭英雄
——明代的抗倭英雄
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他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荡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他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明显优于敌人。他还富有创造性地在长城上修建了空心的敌台,使得进可攻退可守。
戚继光是我国明代著名抗倭将领,伟大的军事家,当时与俞大猷齐名。他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两部军事名著,均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兵书,倍受后代兵家重视,为中国军事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那是在明朝中期,有一批日本的海盗经常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骚扰。他们和中国的土豪、奸商勾结,到处抢掠财物,杀害百姓,闹得沿海不得安宁。历史上把这种海盗叫做“倭寇”。
在明朝嘉靖年间,戚继光刚担任参将不久。此时,在慈溪城北有个龙山所城,是海边一个重要的军事据点。有一天,来了6000名倭寇,在海边登陆后,杀气腾腾,直奔伏龙山和邱王岭而来,企图两面夹击,一举攻占龙山所城。
邱王村守将潘大勇一面命人点燃烽火向沿海守军报警,一面率部在倭寇的必经之路邱王村北的小山上摆开了阵势。倭寇仗着人多势众,蜂拥而来。由于敌众我寡,几个时辰过后,明军伤亡越来越大,潘大勇也身受重伤,明军阵脚大乱,开始纷纷后退。
就在这节骨眼上,戚继光击退了另一股倭寇,他率百余名骑士赶来接应。见情势紧急,他连忙弯弓搭箭,“嗖嗖嗖”一连射倒三名领头冲锋的倭酋。跟在后面的倭兵慌了神,掉头就跑。戚继光趁机挡住退兵,稳住了阵脚。
在戚继光的指挥下,明军重整旗鼓,组织反击。附近村庄的百姓也拿着刀棒前来助阵。倭寇没了头领,哪里还敢恋战,纷纷败逃。戚继光率领军民趁势斩杀,直杀得倭寇尸横遍野,除了少数腿快的,其余全被消灭。
战斗结束后,当地百姓把这座小山称为“苦战岭”,戚继光“三箭射三酋”的故事也在民间传扬开了。
明朝隆庆元年,朝廷调戚继光任蓟州镇总兵官。蓟州镇是明代北方重镇,也是明朝边防最薄弱最危险之处。当戚继光来到蓟州时,面临的却是一个困难的局面:一方面,北边鞑靼骑兵不断南犯,边塞时时告急;另一方面,边军军纪涣散,武备松弛。
于是,戚继光经过思考,决定首先建造抗倭兵营。这年冬天的一天,他带着一些随从来到澉浦谭仙岭驿站察看地形。不料,刚刚坐下,山下便传来消息,说有10只倭寇船趁夜停靠在塘前村海边,大约有600多名倭寇上岸,抢劫了塘前村,现在已经向北抢去了。
戚继光一听,他心里非常着急,此刻,他的身边只带了50个士兵,如果这时去调兵,无论如何也来不及了。他知道倭寇的老规矩总是捞一把就走,便决定先去看看。
戚继光带着50个士兵赶到塘前村海边,借着月光往海里望去,这时潮水正好退潮,倭寇的10只大船远远停在一块高沙滩下面。沙滩上有几个倭寇,手执刀枪,逼着乡民把抢来的东西往船上搬。
戚继光看了一阵海,又看了一阵天,紧锁的眉峰不觉舒展开来。他把自己的计策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部下,便领兵直奔村中。刚到村口,正好碰着几个倭寇押着一批挑东西的乡民。
戚继光把手一挥,士兵蜂拥而上,倭寇来不及叫唤一声,脑袋瓜就落了地。乡民们一见是戚家军,个个摩拳擦掌,自愿参战杀敌。于是10个士兵迅速换上了倭寇的衣服,其余都扮成乡民,混在里面,一齐来到沙滩边。这时月色昏暗,人声嘈杂,趁着混乱,戚继光带领部下混上了倭寇的10只大船。一声令下,不到一顿饭工夫,就把守在船上的倭寇杀得精光。
这时,戚继光看看月亮,算算时间,知道潮水快要涨了。于是他命令大家埋伏在船上,作好决战准备,然后叫两个士兵在沙滩上点起一堆冲天大火。
在阁老山下大肆抢劫的倭寇一见海滩上的冲天大火,大惊失色。原来他们事先约定,船一受到袭击,就点火为号。现在见到火光,倭寇们就急忙往回跑。跑到沙滩上一看,10只大船还原封不动停在那儿。船上不见灯光,船下不见跳板,四周连个人也没有,除了沙滩上有一大堆冲天大火外,就只有远处传来的轰隆轰隆的涨潮声。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倭寇正在犹豫。忽然,船上飞出了一阵乱箭,把前面一批倭寇射倒在地。后面的倭寇发觉中计,转身想逃。这时钱塘江已开始涨潮,这天是大潮汛,又碰到刮东风,潮水涨得又大又快,但奇怪的是,这10只船只是稍微开出一点,却又停了下来。
倭寇见船仍搁浅,船上射下来的箭又稀稀拉拉,认定夺船的兵不多,就又壮大胆子跑过来。但脚下潮水滚滚,已经不好上船,便拼命往船上射箭。
这时,戚继光与士兵们蹲在船上,一声不响,既不还击,也不开船。再过一会儿,潮水涨到了高沙滩上,倭寇只得放弃攻船,往岸上撤退。谁知只迟延这一会儿时间,就已经来不及了。汹涌的潮水从四面包围拢来,高沙滩越淹越小,最后“轰”的一声,一个大浪扑来,600名倭寇统统被钱江潮吞没了。
消息一传开,老百姓都称赞戚将军真是英雄,不但精通兵法,而且上知天文,下识地理。利用大潮,50个部下轻松消灭了600个倭寇。
就这样,经过十几年抗倭战争的实践,戚继光已成为一个卓越的军事将领。他实地视察了防区内的军队、武器装备和防御工事后,对于如何整顿边防,已经胸有成竹了。
有一天,戚继光把手下的将领召集起来,对他们说:“眼下我们首先应整修边墙。我们的边墙太低矮,墙体又十分薄,根本无法阻挡鞑靼骑兵的武装进犯。”将领们边听边点头。
戚继光接着又说:“这次整修边墙,一是要加高、加厚原有的墙体,墙的两面都要开设垛口,最重要的地方还要修筑重墙。二是要增筑敌台三千座。”
为了用事实教育众人,不久,戚继光亲自规划,严格督造了七座空心敌台。随即他又组织士兵作了示范演习。从隆庆三年春天起,戚继光开始调配士卒,准备进行筑台和修墙工程。可是,边军士兵没有受过严格训练,突然要他们遵守军法,认真地防守边境,并且还要修建艰巨的防御工事,实在是不容易。
戚继光想起他原来为抗御倭寇在浙江招募并训练的军队,号令严明,能打硬仗,他便决定调浙兵来蓟镇。军队到达那天,正下着倾盆大雨,由于没有接到命令,浙兵排列于郊外,从早到晚,直立如林,虽然个个淋得透湿,可是军容却十分严整。
边军看到大为震惊,才知道戚继光治军果真严格,从此再也无人敢于以身试法和轻易触犯军令了。渐渐地,全军上下有了统一的号令,有了严明的纪律,有了卓有成效的训练。同时,边墙和敌台的修筑工程也顺利展开。
经过两年多紧张而艰苦的劳动,在东起山海关,西到镇边的两千里长的防线上,矗立起了1007座雄伟的敌台。鞑靼再也不敢轻易进犯了,边塞内也出现了太平景象。
此后,军营里又发生了一件趣事。有一天深夜,戚继光正在帅帐内秉烛释读兵书,忽听帐外人声沸噪,他忙冲出帐外查问,军校们怯怯回话,说是一面军中指挥作战的大皮鼓被偷盗了。
戚将军怒按剑柄,正欲治罪属下。忽有隆隆鼓声传入耳际,借着月光,循声望去,依稀可辨不远处的山坡上,一只老猴王正有板有眼地擂着大皮鼓,而一群猴子、猴孙们则学着戚家军白天在野外演练排阵的架势。
戚继光心中窃喜,立刻计上心来。第二天,他命将士们捕捉了许多山猴置于笼内,并安放在校场边,让猴子天天观看将士们操练,同时赐予猴子们优厚的待遇。
戚继光又派驯猴人训练猴子使用发射火器。数月后,一支令行禁止的猴军诞生了。倭寇再次来犯,戚帅就把军队埋伏于山林中,把火器分发给猴兵,正当倭寇在山谷中安营扎寨、埋锅造饭不及半熟之时,指挥的军鼓便响起,猴兵纷纷跑入敌营,放起火来,敌阵中火烧连营,倭寇纷纷抱头鼠窜。戚帅挥军掩杀,不足半个时辰,全歼倭寇。
后来,倭寇很长时间都不敢再骚扰沿海了。但是,倭寇不灭,总是个祸患。于是,戚继光就一边练兵,一边继续留心倭寇的动静,决心除掉这个祸根。倭寇每次上岸抢掠的时候,总是手里拿着倭刀,见啥砍啥。戚继光了解清楚之后,就叫士兵和百姓沿着江边挖了三道壕沟,又叫大家砍来好多好多又粗又长的竹竿,竿头削得锋快锋快的,个个拿着竹竿操练刺杀。
过了几天,东南风起来了,戚继光把士兵和百姓分做两队,他亲自带领一队伏在一道壕沟里,叫他的副将带领一队伏在第二道壕沟里,个个手执竹竿,等候倭寇。
不一会儿,倭寇果真来了,船一靠岸,一群倭寇大吼大叫的,舞着倭刀冲杀了过来。等他们冲到壕沟跟前时,戚继光把旗子一扬,士兵和百姓们举着竹竿朝倭寇就刺,碰到胸膛刺胸膛,碰到脸刺脸,碰到喉咙刺喉咙。把倭寇刺得哇哇乱叫,直拿倭刀招架。竹竿长,刺得到倭寇,倭刀短,只能砍到竹竿,砍不到人。
刺呀、砍哪,打了一会,有的倭寇被刺死了,有的倭刀卷了口,竹竿也越来越短了。这时,戚继光把旗子一摇,壕沟里的人跳出来直往后跑,倭寇以为这些人打败了,跟在后面就追,追到第二道壕沟跟前,沟里又伸出一排竹竿对着倭寇就刺。
刺呀、砍呀,打了一会儿,又刺死了一批倭寇。二道沟里人又往后跑,倭寇还是跟着追,当追到第三道壕沟,这时戚继光领的一队人,早就换上新竹竿等着了。
在第三道壕沟旁边打了一会,倭寇越来越不行了,就想回头逃跑。戚继光把旗子一摇,两队人一齐上来,把倭寇围在当中,转着圈子往里刺,最后把倭寇都刺倒了。倭寇的尸首也没人收,戚继光叫人就地埋了,堆起了一个坟,叫“倭子坟”。
这个消息传到倭寇居住的小岛上,岛上剩下的倭寇吓得连夜逃走,再也不敢来行凶作恶了。后来,浮桥一带的老百姓年年纪念戚继光,纪念的时候,总有一队人头扎两色彩巾,手执长竹竿,走在纪念队伍前边,威风凛凛,活像当年刺杀倭寇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