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梦的破灭
1946年,蒋介石发动了大规模的内战,经济和财政继续恶化,滥发纸币,通货膨胀,残酷的搜刮,人民已经无法忍受,反动派的末日即将到来。为了回笼货币,缓和物价上升,减少纸币发行,国民党政府决定推行大量抛售黄金的政策,妄图借“黄金梦”来克服危机。
1946年2月25日,国民党国防最高委员会开会,通过了“开放外汇市场案”,规定中央银行应察酌市场动态,按供求实况,随时供给或收买外汇,对于黄金买卖“并依同样原则办理”,这就是中央银行执行和办理黄金势售的政策依据。同年3月,行政院长宋子文、中央银行总裁贝祖诒,在取得蒋介石的同意下,以中央银行黄金存量585万盎司为本钱,在上海开始执行大量抛售黄金的政策。
中央银行承办这项任务,由该行业务局担任。抛售的办法,通过哪些渠道抛售,日常的抛售数量,是由中央银行总裁和业务局正副局长商定或决定,参与此项政策执行的人不多,实际上是在一种秘密状态下进行。如果遇到重大问题,就由贝祖诒直接向宋子文请示,中央银行每天将抛售动态和数量密报宋子文,可见这是一项非同寻常的任务。
按“开放外汇市场案”规定,黄金与外汇一样有买有卖,但中央银行购进黄金的数量极为有限,只是一种陪衬或点缀,实质上还是大量出售。在黄金抛售的头几个月,市场还比较平稳,每十两黄金的最高价,1946年3月为194万元,4—6月为203万元,7—9月为230万元,10月为224万元,11月才上涨为272万元,12月涨至371万元,以后更直线上升,1947年1月为463万元,2月7日为533万元,2月10日这一天的金价由600万元猛跳到960万元。抛售黄金最多的一天是1946年12月23日,包括明配与暗售黄计出售黄金五吨(即十多万两)。尽管出售外汇和抛售黄金可以收回一些流通中的纸币,但远远抵不上内战中因庞大军费开支而增加的纸币发行量。在游资集中的上海,购金的人不断,从1946年3月到1947年2月15日止抛售黄金共达351万盎司,为抛售开始时黄金存量的60%。黄金的大量消耗,使蒋介石、宋子文深感经济形势的恶化,而金价的上涨又带动物价的上涨。2月10日那一天,白米市价就由每担10万元猛跳到16万元,其他物价也无不飞涨,这更使蒋介石、宋子文感到情况的严重。到了1947年2月16日,国民党的国防最高会议通过“经济紧急措施方案”,规定禁止买卖黄金,黄金库存日益空虚的中央银行就不再出售黄金而只收购黄金,反动政府便乘机冻结职工工资的生活费指数,实际上是把稳定币值的负担转嫁给劳动人民。
从大量抛售黄金到禁止黄金买卖,说明用抛售,黄金来挽救货币危机的办法已经不灵了,等待它的只是经济的全面崩溃。1946—1947年间的黄金事件给后人留下了一条教训:只要政府不停止滥发纸币,即使采用抛售黄金的紧急措施来收缩纸币流通量或减少通货膨胀时的纸币发行量,这仅仅是一种应急的权宜之计。因此,不管怎样紧缩,终究不能制止通货膨胀的继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