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涅的彷徨苦闷情绪
海涅(1797—1856),德国诗人,革命民主主义者。他生于犹太小商人家庭。由于他身处普鲁士残酷的封建统治之下,在他16岁的心灵中萌发出一种强烈的民主思想,这对他后来的思想发展和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1827年,他出版了《诗歌集》,从中反映他被不合理社会压抑的痛苦,这使他崭露头角。他的诗歌创作虽然是在浪漫派诗歌影响下开始的,但为期不长他就跟浪漫派的反动倾向划清了界限。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民主精神日益觉醒,在诗歌创作上,由个人的情感抒发转向对不合理社会的批判。1830年法国革命使他受到很大的启示和鼓舞,使他的思想逐渐超过一般民主主义的界限而上升为革命民主主义。从1831年到1856年这25年中间,除去两次短期回国外,他都是过着在法国巴黎的流亡生活。在这25年中间,他经历过许多事情,创作过许多诗作,但其中有两件事情和两个作品是必须提及的;两件事情,一件是1843年海涅结识了马克思;一件是1844年西里西亚的织工起义。两个作品,一个是以其中的《西里西亚的纺识工人》为代表的政治诗集《时代的诗》;一个是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他的《时代的诗》中的大部分的诗都是在马克思的思想影响和直接帮助下以及工人运动的鼓舞下写成的,其中有些诗被恩格斯称作“宣传社会主义的”诗。在这些诗中,不仅洋溢着反封建的战斗激情,而且反映了无产阶级作为新兴阶级的觉醒。在这些诗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1844)。在这首诗里,出现在海涅笔下的无产者不再是被饥饿和痛苦压倒了的人物,而是“咬牙切齿的”自觉埋葬旧制度的掘墓人的形象。恩格斯读过这首诗以后非常兴奋地说:“德国当代最杰出的诗人亨利希·海涅也参加了我们的队伍。”他在《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里,不仅抨击了封建贵族势力,还批判了资产阶级激进派,鞭挞了资产阶级市侩的庸俗性。特别令人感到可贵的是,在这首长诗中,他并没有把脚步停留在对当时德意志不合理社会的否定上,而又向前跨出了一大步,为读者描绘出一幅革命理想蓝图,即在旧德意志被摧毁的废墟上建立起人人不再挨饿的平等幸福的“天国”。他说,它“是一个崭新的品种,它将显示出一种比那些最著名的政治鼓动诗更为高级的政治。”无论是从海涅的行动上还是从他的诗作中,都可以看得出来,他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已经非常接近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想了;但是,他一生并没有完成由革命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思想转变。从客观上来讲,由于1848年革命的失败,特别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背叛,从主观上来讲,由于他身体健康上的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他的全身瘫痪,使他产生了一种彷徨苦闷情绪,局限了他的思想发展,也影响了他晚年的诗歌创作。
象海涅这样一个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已经非常接近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想的诗人,竟然没能经得住革命低潮时期和严重疾病的考验,这实在是不能不令人为他感到遗憾。事实说明,一个民主主义诗人要变为一个社会主义诗人,须要跨越两个思想界限;一个是由一般民主主义到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界限,一个是由革命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思想界限。要跨越这两个思想界限。都存在一个主动接受正确思想影响(其中包括革命导师的思想影响)和坚决抵制错误思想影响(其中包括来自革命低潮和严重疾病的错误思想的影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