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的天国破灭
洪秀全(1814—1864)太平天国革命领袖。原名仁坤,出生于广东省花县的中农家庭,做过十多年的村塾教师,是一个参加过农业劳动,深知农民疾苦的贫苦知识分子。他曾屡次到广州考秀才,但都没有考上。鸦片战争前后外国的疯狂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卖国,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斗争怒潮,激发和鼓舞了他的反抗思想,决心走上革命道路,领导农民起来造反。
他利用了西方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和一些宗教形式,从中国农民革命的立场出发,加以改造,创立了一个新的“拜上帝教”。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6月创立了拜上帝会,作为组织革命力量的秘密团体。他的同学冯云山和族弟洪仁玕等首先入会。洪秀全还把村塾中的孔子牌位砸碎,表现了要打破这种反动精神枷锁的革命精神。1844年4月,洪秀全和冯云山到广西桂平紫荆山区做短工,向农民宣传革命,组织群众,同年冬,返回花县。在1845年至1847年间,他还在家乡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文章,作为发动和组织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武器。在这些文章里,洪秀全集中表达了中国历代农民朴素的要求平等的反抗思想,号召人民信仰皇上帝,击灭“阎罗妖”(指清朝封建统治者),为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而奋斗,为太平天国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
1847年夏,洪秀全再去广西。这时拜上帝会在紫荆山区已经吸收了两三千会众,形成了以洪秀全为首的革命领导核心,先后吸收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胡以晃、秦日纲组成领导集团,准备发动起义。
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桂平金田村举行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不久洪秀全称天王。9月,攻克永安后,分封诸王: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各王均受东王节制。1852年起义军经桂林,克全州,进军湖南、湖北,1853年(咸丰三年)定都南京,称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建立乡官。为了彻底消灭清朝反动政权,定都天京后不久,就分兵北伐和西征,在西征中取得胜利,北伐震撼京津,但因孤军深入而失败。
1856年发生天京事变,1857年石达开又被迫出走,给革命造成严重损失。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年轻将令,攻破了清军的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取得了三河镇大捷。在上海近效大败清军和华尔的洋枪队,扭转了战争的被动局势。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勾结外国侵略者,加紧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安庆、苏州、杭州相继失守,天京被围。洪秀全一味信天,不采纳“让城别走”的意见,困守孤城。1864年(同治二年)6月逝世。
洪秀全是在帝国主义侵入后第一个向西方寻找真理并领导群众掀起大规模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农民革命领袖。他组织了强大的武装,建立了革命政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坚持战斗14年,势力达18省,攻取600多座城市,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然而,它最终还是失败了。太平天国失败的经验教训,说明了中国农民虽然有着坚决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但是由于农民的阶级局限性,不可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
正如毛泽东所说:“整个革命历史证明,没有工人阶级的领导,革命就要失败,有了工人阶级的领导,革命就胜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