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联体明星外流
巴塞罗那奥运会结束以后,越来越多的一流运动员从独联体涌入西欧各国,对此,西方体育俱乐部的经理、教练喜笑颜开,而独联体各国的体育热则急剧降温。最容易在西方扎根落户的,同时也最受舆论注目的要属球类项目的尖子选手,其中有85年历史的莫斯科斯巴达克足球队(1992年首届俄国联赛冠军)就向西欧9个国家“输送”了14名球员,其中包括原苏联国家队主力库茨涅佐夫(瑞典),科尔科夫(葡萄牙本菲卡队),沙里莫夫(意大利国际米兰队)和沙马洛夫(德国)等等。前苏联女排的几乎所有成员现在都效力于实力平平的德国俱乐部队,男排选手则分散意大利、荷兰等国,随着1992年冰球赛季的展开,“苏式轰炸机”的威力令西欧观众大开眼界,尽管真正的冰上巨星早已远渡大西洋,加入北美冰球联赛了。知名的“单干户”,如出生于乌克兰的布勃卡不声不响携家带口定居柏林,名声小一点的为此付出的代价也就得相应大一些,早为多家西欧俱乐部看中的迪纳摩基辅队希望之星塞杰·尤拉跳槽到本菲卡队,忍痛和结发之妻离婚,找上了个葡萄牙女郎,理由很简单,如此这般才能定居入籍,只有入籍才有资格入选葡萄牙国家队。
球星大量流失必然引起观众萎缩。五年前苏联足球甲级联赛平均观众尚有二万五千人,1992年的俄国联赛仅为每场一万人。
运动员加盟国外俱乐部本来不是一件坏事,就像丹麦的足球精华全在德国俱乐部效力,而德国的一流足球选手又长年驰骋于意大利的赛场,可是象现在这样大规模的向外迁移,没有任何其他国优秀选手为独联体效力,长期下去对独联体各国的体育将是沉重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