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诗歌中的颓废主义倾向

李贺诗歌中的颓废主义倾向

李贺是中唐时期的杰出诗人。他的诗融楚辞和乐府于一炉,出神入鬼,冷艳幽丽,在诗坛上独树一帜。同时,由于受他个人经历遭遇的影响,他的诗又有荒诞虚幻的颓废主义倾向。

李贺是唐宗室的后代,但经济上并不富裕,所以他从小就勤奋刻苦,很早就显露出他过人的才华。就在他满怀信心准备参加进士考试时,一场变故使他的希望成为泡影。唐人应试极重家讳,李贺的父亲李晋肃的“晋”字与进士的“进”同音,为了避讳,李贺被剥夺了参加进士考试的资格。这对李贺来说不啻是个沉重打击,他从此便抑郁不振。而且当时由盛转衰的社会没有给李贺以施展才华的机会,于是李贺便把满腔的悲愤凄苦诉之于诗歌,从而形成了他奇峭瑰怪的诗歌特色。

诉说怀才不遇的悲愤是李贺诗歌的中心内容。在《秋来》中他运用桐风、衰灯、寒素、冷雨、秋坟等意象造成一种阴冷恐怖的氛围,“梧桐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随着时间的流逝,作者的壮志已渐渐消磨殆尽,作者以此表现他独有的幽冷和凄恻。而在《致酒行》中他则用“天荒地老无人识”一句喊出了多少年来不遇之士的忧愤心声!由于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他便寄希望于缥缈的神鬼世界,既描写仙境的瑰丽,又描写鬼魂和死亡、黑暗和寒冷。在他的诗作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悲惨苦闷无依无靠的灵魂在游荡!李贺诗歌的意象虚幻莫测,跳跃很大,而其语言则更追求峭奇,他常用“鬼”、“泣”、“寒”、“死”、“血”、“冷”等冷调之词,给人一种虚幻惊悸的感觉。

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士子,李贺对社会历史和生活的理解毕竟还具有相当的局限,使得他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社会黑暗的揭露都还缺乏力度。他看不到自己的前途和希望,所以才会经常想到死亡,歌唱死亡,这对读者产生了某些令人遗憾的消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