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玛尼诺夫的期望

拉赫玛尼诺夫的期望

拉赫玛尼耶夫,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1873—1942)是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出生于贵族家庭。十岁进彼得堡音乐学院,十二岁进莫科斯音乐学院,1891年和1892年先后毕业于该院钢琴系和作曲系,因成绩优异获金质奖章。学习年代即创作了第一钢琴协奏曲,毕业作品是独幕歌剧《阿列科》。毕业后,除作曲和教学外,曾在马蒙托夫私营莫斯科歌剧院和莫斯科大剧院任指挥,格林卡、达尔戈梅斯基、穆索尔斯基、柴科夫斯基等的歌剧在他指挥下获得了新的生命。并指挥演出了本人的歌剧《弗兰切斯卡·达·里米尼》和《吝啬的骑士》。本世纪初到1917年间,在国内外举行多次音乐会,获得世界最杰出的钢琴演奏家和指挥家的声望。他做为钢琴演奏家,技巧精湛,具有深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鲜明突出地显示作品的曲式是他演奏解释的特点,为听众创造一种完整、深刻、鲜明的艺术形象。作为交响乐指挥家,擅于演奏解释柴科夫斯基、鲍罗丁、莫扎特、舒曼等的乐曲,体现了俄罗斯表演学派的传统。

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主要为晚期浪漫主义风格。他悉心研究俄罗斯民间音乐、俄国和西欧经典作曲家的作品,反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继承、捍卫和发展了俄国斯传统,他的创作深受柴科夫斯基的影响。他的音乐具有深刻的民族性,感情和形象鲜明,织体厚实,音响丰满,并以和声语言及复调展开丰富见长。被誉为二十世纪旋律作曲家。二十世纪初到1917年十月革命前,是他创作繁荣时期,作品主要有:歌剧三部,钢琴协奏曲三部,交响曲二部,康塔塔《春天》,纪念柴科夫斯基的《悲哀三重奏》,许多首钢琴独奏曲,24首前奏曲,二首《音画练习曲》,浪漫曲和歌曲80多首。1917年由于对十月革命不理解,侨居美国。背井离乡身处异邦的感觉,沉重地影响了他的创作。很长时间未写一部作品,主要从事表演活动,二十年代后期才继续完成在国内已经动笔的第四钢琴协奏曲。相继又创作了第三交响曲、交响舞曲等。在革命失败后反动统治年代令人窒息的气氛,同样反映在他的创作上,如交响诗《死岛》显示出阴郁、悲惨的情绪。合唱交响曲《钟声》和钢琴与管弦乐队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则具有印象主义印迹。

在远离祖国的岁月,经常产生孤独和寂寞感,他极其关心国内音乐信息和动态,贪婪地阅读苏联音乐书籍。每当听到苏联电台播放他的作品时,格外高兴和深受感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多次举行募捐音乐会支援抗敌斗争,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热情。1942年3月25日他在给苏联驻纽约领事的信中写道:“这是一个俄国人尽其所能对俄国人民抗敌斗争的一点支持。我愿意相信,而且也相信会取得全面胜利!”这位对祖国和人民充满爱心的作曲家于1942年3月28日突然与世长辞,终于未能等到他殷切期望的祖国胜利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