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全传人冯质彬的早逝

刘宝全传人冯质彬的早逝

京韵大鼓被人们看作曲中之王,拥有数量相当可观的从艺者,仅天津一地,近百年来较有成就、有名望的京韵大鼓艺人就不下一百五六十位。京韵大鼓艺人大多宗刘宝全,多数是私淑刘的技艺,有的就靠听刘宝全的唱片来摹仿,真正得到刘宝全指点传授的实在不多。刘宝全一生慎于传艺,吝于收徒,唯恐不得其人而使艺术受损失。冯质彬则是一个例外。

冯质彬,小刘宝全二十岁,天津人,世居芦庄子(今和平路西侧)。原经商,乐于助人,人称冯八先生。他酷爱刘宝全京韵大鼓艺术,潜心学习观摩刘宝全的演出,追随刘宝全于各杂耍园,几乎每场必到,有时就站在杂耍园的窗外静听,乐此不疲。时日既久,被刘宝全发现,深为感动,竟打破戒律,亲自对他的演唱给以匡正指点。两人的交往谊在师友之间。冯质彬在走票演出当中逐步提高,后冯质彬家境渐落,乃于四十余岁“下海”正式成为一名京韵大鼓演员。三十年代后经常出演于各杂耍馆和电台,很受观众、听众的欢迎。

冯质彬的演唱,很得刘宝全的神韵,开头几句非常象刘宝全。因为他有文化,曾经钻研过金石书画,对于韵学又颇有心得,所以演唱时对于字音的尖团、平仄等都十分讲究。工架也颇可观。另外,他的面貌也与刘宝全有些相像。于是,有人把他比做京剧界力摹谭鑫培的言菊朋。只是他的嗓音略欠圆润,是美中不足处。

1942年,冯质彬卧病,日渐沉重,医药罔效,生活陷入困窘之中,刘宝全对他的情况十分关切,常常给予资助。后来,刘宝全决定自己在新中央为冯质彬演出一场“搭桌”(即义务演出,以票房收入资助同行艺人),并贴出了拿手的曲目。凭刘宝全的叫座力量,通常都可以上八九成座,一场义演的收入对于贫病交加的冯质彬将是续命的灵药。但是,时处日本统治之下的天津,业已百业凋蔽,而且天不作美,义演的当天大雪纷飞,竟不能上座,一场下来,仅得到五十余元,刘宝全大失所望,原拟天暖之后再安排义演,而冯质彬的病势已不能挽回,不久就病故了。身后萧条,还是靠同行周济才草草办完后事。

冯质彬艺业既有所成,在鼓曲界占有一席之地,他的死使刘宝全少一真传弟子,京韵大鼓又缺了一名男演员,本来就阴盛阳衰的鼓曲队伍更见凋零。四十年代以来,几乎没有再出现京韵大鼓男性著名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