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行反击·陷入被动

未行反击·陷入被动

1926年3月18日,蒋介石指使孙文主义学会分子,以黄埔军校驻省办事处的名义通过电话口头传达一道命令,诡称蒋介石要海军局代理局长李之龙(共产党员)速调中山舰到黄埔候用。3月19日,中山舰开到黄埔。但蒋介石声称并无调令。蒋的爪牙大肆造谣说,共产党要阴谋暴动,李之龙要造反,他同汪精卫、季山嘉勾结在一起,要把校长骗上中山舰送到俄国去。蒋介石则更加神秘地说,19日上午有人多次打电话追问他的行踪。以此为借口,蒋介石擅自宣布广州戒严,调动军队,派其亲信陈肇英、王柏龄等分别行动,逮捕李之龙,占领中山舰和海军局,包围苏联顾问团住宅和省港罢工委员会,收缴苏联顾问团卫队和省港罢工委员会纠察队的枪械,还扣留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做党代表和政治工作的共产党员多人。事件发生后,周恩来立即赶到扣押共产党员的广州卫戍司令部,当面质问蒋介石,斥责他破坏国共合作,无理扣押共产党员的行径。毛泽东等主张进行反击,认为对蒋介石要强硬,我们示弱,他就得寸进尺:我们强硬,他就缩回去。但这种意见并没有被苏联顾问团和中共中央采纳,反而采取了妥协退让的方针。结果是以周恩来为首的共产党员退出了第一军,第一军军权被蒋介石夺取,三名苏联顾问被解聘回国,共产党的力量受到打击,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也因蒋介石挤压被迫出国,而蒋介石则当上了军事委员会主席。

中山舰事件是蒋介石篡夺军权的反革命阴谋事件。对这一阴谋事件理应进行坚决有力的反击,而且当时亦有反击的力量和条件。由于苏联顾问和陈独秀主张妥协退让,而未予以反击,结果使蒋介石顺利地实现了篡夺军权的阴谋,共产党员被迫退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出现不应出现的被动局面。应当反击而进行坚决有力的反击,就会处于主动地位;反之,应当进行反击而不予反击,必然陷入被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