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地山早期创作中的宗教色彩与宿命论思想

许地山早期创作中的宗教色彩与宿命论思想

许地山(笔名落花生)是我国新文学运动初期的重要作家,曾与茅盾、郑振铎、叶圣陶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他的早期小说作品往往以闽粤或南洋、印度等地为背景写成,情节曲折、语言生动,富有异国情调和浪漫传奇性。但同时,许地山早期小说作品中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宿命论的思想。

许地山早年曾留学美英研究宗教史,并在印度研究过梵文和佛学。现实生活与宗教色彩、平民主义与出世思想纠结在一起,构成了许地山早期创作的特殊格调,同时也使他的小说积极成份与消极因素错综并存。短篇小说《命命鸟》、《商人妇》、《缀网劳蛛》、《枯杨生花》等,以委婉含蓄的笔调细致动人地描写了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的残酷迫害,引起了当时无数读者的共鸣。这是“五四”时代精神的反映;也是许地山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的表现,是积极的一面;但这些小说中浓烈的宗教色彩和宿命论的神秘主义气氛给小说蒙上了一层宗教唯心主义的尘雾。《缀网劳蛛》通过写一个不求闻达、不求理解、一切顺其自然的女子尚洁,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人生态度——生活就如极易残破的蛛网,而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象蜘蛛一样不停地补缀这张网。这种“蜘蛛哲学”虽然也有努力进取的一面,但它的核心是宗教的忍耐精神,同时包含了一种前路茫茫的怅惘和难以排遣的悲哀。《命命鸟》通过叙述一对青年男女的悲剧故事对封建婚姻提出了控诉。但男女主人公相携投水时的从容欣慰的态度,却是作者涅槃归真的佛教思想的反映。

由于自身认识的局限,许地山的后期作品仍不乏宿命论的影子,如《法眼》、《归途》等。但文笔日趋朴素平实,创作风格转向现实主义。1934年发表的短篇小说《春桃》,尽管有强悲酸为欢笑的悬空之处,但却真实地塑造了一个善良、坚强、豪爽、泼辣的劳动妇女形象,写出了遭受苦难的劳动人民之间的纯厚情谊和他们的高尚品格。抗战爆发后,许地山坚决站到了党领导的进步力量一边。随着政治上和人民的日益接近,作者更写出了以知识分子生活为题材的佳作《铁鱼的鳃》。这时,宗教思想的不良影响日益削弱,而以“尚实”、“朴素”、“进取”为特征的落花生主义在许地山的思想中真正确立起来。

回顾许地山的早期创作,我们看到:脱离生活实际、沉于哲学幻想,以及宗教式地看待人生,把复杂的政治斗争归结为单纯的伦理冲突作法,是写不出深刻的、符合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伟大作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