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帅怯阵,功败垂成
公元前333年10月,大流士三世与亚历山大在伊苏斯会战。伊苏斯(今土耳其杰汉附近)一面依山,一面傍海,比罗亚斯河横贯这块平原。平原长仅有5里,宽约半里,河岸很陡,可作为天然屏障阻敌前出。大流士以强劲的希腊雇佣兵2万部署在河北岸,号为中军,两翼部署波斯军的重甲步兵,数量众多的骑兵则集结于右翼,左翼配置土著步兵,大流士带卫队位于希腊雇佣兵之后。会战开始后,亚历山大指挥马其顿右翼首先前出冲击波斯军的左翼,在马其顿方阵的冲击下,波斯军左翼方阵开始骚动,排在方阵前的弓箭手甚至还没来得及发出箭矢,马其顿军已到眼前,波斯军弓箭手只得回逃,又与后面的步兵方阵相撞,步兵也无法使用长矛,只得与弓箭手一起逃窜,波斯军的右翼迅速瓦解。波斯军左翼的瓦解,使马其顿军的右翼前行过速,脱离了方阵,成为“孤军”。中军出现了防御缺口。此时大流士三世发现了马其顿军的这个弱点,便集中力量对中军方阵发起突击,试图一举将马其顿军的中央方阵推回河去。亚历山大也及时识破了大流士三世的企图,急速调右翼骑兵增援,从侧后向波斯方阵攻击,挫败了大流士三世的企图。与此同时,波斯军的右翼也向马其顿军发起反攻击,这是两军骑兵对战,波斯军略占上风。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大流士三世在马其顿军的攻击面前,在马其顿军呼喊声、长矛的寒光面前六神无主,生怕自己成了矛下之鬼,便不顾一切地夺路而逃。主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卫兵也不得不相随,波斯军的左、右两翼部队见状,竟也不再苦战,纷纷掉头而逃。只有希腊雇佣兵仍然猛烈攻击马其顿军的中央方阵,大有锐不可挡之势,无奈波斯军左右两翼均已溃逃,孤掌难鸣,只得且战且退。这样,波斯军在伊苏斯战役中遭到了惨败,使波斯帝国遭到了沉重打击,波斯军有10万人战死,伤残、逃散人员不计其数,就连大流士三世的母亲、妻子、两个女儿等亲人也被亚历山大俘获,大流士仅仅带出4000名残兵败将逃往幼发拉底河一带,另有近万名希腊雇佣军撤往埃及,更为严重的是许多臣服于波斯帝国的城邦纷纷倒戈。
伊苏斯战役中,波斯军的惨败,责任完全在大流士三世本人的行为。在战役中,大流士三世有他的高明之处,在马其顿军右翼突出,中央方阵防御出现缺口时,他指挥得相当出色。但是,在两年苦战,势均力敌,甚至在自己的骑兵战占上风,对马其顿军中央方阵的攻击的关键时刻,大流士三世却贪生怕死,临阵脱逃,从而使将要到手的胜利化为无有。后来,在高加米拉战中,大流士三世又故伎重演,动摇了军心,这样的统帅带兵,焉有不败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