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遂无奈遁入空门

张遂无奈遁入空门

张遂(673—727),我唐代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出身官宦之家,曾祖是唐代开国元勋郑国公张公谨。张遂的童年家境败颓,在动荡中谋生。青少年时代发奋读书,刻苦好学,埋头钻研天文、数学、历法,具有了渊博知识。他还勤奋实干,注重实践,对我国古代科技作出重要贡献。他和梁令瓒共同研制了黄道游仪和水运浑天铜仪。重新测定了150余颗新恒星的位置。组织了人类首次大规模天文大地测量,测得子午线一度长为350里又80步。纠正了前人“南北地隔千里,影长相差一寸”的错误说法。晚年致力于修定历法,历经十年,撰成《大衍历》。内容系统,结构合理,为历代后人效仿。

正当张遂年青有为,踌躇满志,准备全力以赴地进行天文观测和科学事业时,一场人为的灾难从天而降,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多次派人拉拢张遂,让他放弃科学事业,步入仕途做官。张遂不从,武三思的亲信便一而再,再而三地去纠缠,监视他的行动。张遂当时处境十分艰难。一则,热爱科技,正值年青有志之时,不愿放弃自己的天文观测研究工作。但是武三思又是武则天的亲信和侄子,不敢得罪;二则,张遂是唐代开国元勋的后代,早在683年,唐高宗驾崩,武则天独揽大权组成后党的时候,把张家就作为打击清洗的对象。余惊未消,畏惧官场。无奈之下,张遂离家出逃,但武三思仍派人追踪。在巨大的压力下,张遂不得不出家为僧,遁入佛门。法号一行,世称一行阿阇梨。21岁从荆州景禅师出家,不久从嵩山普寂禅师学禅。后从善无畏、金刚智学密法。又参与善无畏译场。精通佛学,翻译《大日经》,还著有《大日经疏》及《摄调伏藏》。

张遂法门9年,虽未完全放弃天文研究工作,但是却深受禅宗主观唯心主义的影响,使他的思想观点和认识方式发生很大变化。后来往往以错误的思想方法解释天文现象的本源和指导研究工作。由此可见,腐朽的社会制度,罪恶的官场斗争,极大地阻碍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人才的成长。错误的指导思想和世界观,严重地束缚着科学家创造才能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