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为才子,死为雄鬼

生为才子,死为雄鬼

十七年的生命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太短了,十七岁,也许还没来得及干点什么,然而夏完淳——这个同样只有十七岁的少年,却用他短短的一生在历史与文学史上写了灿烂的一篇。这是个千古奇迹,我们为其赞叹不已!可天才却被毁灭于战火,我们更为其惋惜不已”!

明崇祯四年辛未(1631),江苏松江名士夏允彝家一个男婴呱呱坠地,取名完淳,字存古,小名端哥。完淳生而早慧,很小便开始遍读名书。有书中记载他“四岁能属文”,“五岁知五经”。他的父亲夏允彝与师父陈子龙在当时都是颇有影响的文人。父亲经常领着幼年的完淳游历各地,结交名人,为他开阔眼界和胸襟。当时著名的江左三大家之首的钱谦益十分欣赏完淳的才华,专门为他赋诗一首——《赠夏童子端哥》。完淳七、八岁便能赋诗吟词,他九岁时曾写了一部诗文集,名为《代乳集》,可惜亡逸太早难睹风采。完淳素来重视时事,不肯为章句束缚手脚,十五岁著得《青楼篇》、《杨柳怨》,也算得一个风流才子了。他的作品以明王朝的灭亡分为前后两段:亡国前歌舞赋诗,作品内容单薄;亡国后对酒悲歌,一改前貌,尽洗铅华,尽抒国愤。他摹仿庾信的《哀江南》作的《大哀赋》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艺术成就极高,沉痛顽艳于庾信有过之而无不及。完淳被捕后还写了最后一部集子《南冠草》。他的著作后人编集为《夏节愍全集》(“节愍”是乾隆末年(1776)对明室死难诸臣的追谥,不为夏完淳专有),共十卷,后补遗两卷,包括《玉樊堂集》,《内史集》,《南冠草》。集中曲词诗赋,书序论檄,各体兼备。《细林夜哭》诗是哀悼他的老师和战友陈子龙的,哀感动人。散文如《土室余论》,《狱中上母书》等,临难陈词,犹不忘“中兴再造”,都是千古不灭的爱国主义杰作。完淳还是良史之才,他续其父的《幸存录》,写了关于南朝的评述本《续幸存录》,虽已多被删弃,但仅从所存来看,仍颇有见识。

完淳是儒雅书生更是伟岸丈夫。十一、二岁便能“抵掌谈烽警及九边情形,娓娓可听”。他作诗赋志,要“挺立两间扶正气,长垂万古做完人”。清军入关后,完淳与父亲屡次毁家纡难,所谓十五而“揭竿报国,束发从军”。夏允彝兵败投水自杀,完淳也于顺治四年(1647)夏天被捕。在建康狱中,完淳还谈笑如平生,作新乐府数十阙。投清明将洪承畴对他百般利诱,完淳终守节义,于公元一六四七年在南京被杀,时年十七岁。临刑时依然意气扬扬。

夏完淳,一个年未入冠的童子,又是一个拥有十卷诗的诗人。如果不是遭逢乱世,在他身后或许还会有几个十七年,他的文采,他的诗格,将成就怎样一个学者?我们不敢妄下断言,但毕竟为此叹息,深深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