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篇》原文与翻译、赏析
曹植
白马饰金羁①,连翩西北驰②。借问谁家子? 幽并游侠儿③。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④。宿昔秉良弓⑤,楛矢何参差⑥。控弦破左的⑦,右发摧月支⑧,仰手接飞猱⑨,俯身散马蹄⑩。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11)。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12)。羽檄从北来(13),厉马登高堤(14)。长驱蹈匈奴(15),左顾凌鲜卑(16)。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17)?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注释】 ①金羁: 装饰华贵的马络头。②连翩: 疾速的样子。③幽并:幽州,并州,今河北、山西北部一带地方,古代多出重义轻生的侠士。④垂: 通 “陲”,边地。⑤宿昔: 过去。秉: 持。⑥楛 (hu户) 矢:用楛木做杆的箭。参差 (cen ci): 不齐的样子。⑦控弦:拉弓。的: 箭靶的中心,此即指箭靶。⑧月支: 箭靶名。⑨接:指仰射迎面而来的东西。猱 (nao挠):猿类,攀援树木轻捷如飞。⑩散; 击碎。马蹄: 箭靶名。(11)剽 (piao票): 轻捷。螭(chi吃): 传说中的似龙的动物。(12)虏骑: 指称边地民族的骑兵。(13)羽檄 (xi席): 檄是军事所用的征召文书,上插羽毛,表示紧急。(14)厉马:鞭马。(15)匈奴: 古代居于我国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16)凌:凌压。鲜卑:古代居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17)怀: 顾惜。
【诗大意】 装饰华贵的白马,向西北疾驰而去。马上的壮士是幽并一带的游侠士。他从小离开乡里,在边陲立功扬名。他自来武艺高强,手执良弓,身佩箭袋,左右开弓,无不中靶。敏捷赛过猿猴,勇猛有如豹螭。边城多处发生敌情,胡兵不断向前进逼。从北方发来紧急征召文书,立即扬鞭上路。长驱直进,击退匈奴,回军左向,打败鲜卑。置身白刃交加的战场,怎么可以顾惜生命!侍养父母的大事尚且丢在一边,更提不到妻子儿女。既然身列壮士名籍,就不该考虑自家私事,应当为国献身,视死如归。
【赏析】 《白马篇》属乐府《杂曲歌辞》中的《齐瑟行》,以首二字名篇。《乐府诗集》说:“白马者,见乘白马而为此曲,言人当立功立事,尽力为国,不可念私也。”道出了本篇的主题。诗人以高度的热情塑造了一个心急国事、勇于献身的少年英豪形象,并在这个形象上寄寓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为国献身的壮志和心怀。
这首诗结构巧妙,形象丰满。开篇便引人入胜。按照诗中所写的内容,也可以从壮士的生平叙起,不过那样一来,便不免陷入平铺直叙,失去神采。诗人避开了这条道路,而是拦腰切入,以登程赴敌的场面发端,一开始便是一个生动的镜头:一匹装饰华贵的白马,向西北狂驰而去。这一突兀呈现的摇人心目的形象,第一,使诗起得飞动有神,虎虎有生气;第二,它紧紧攫住人们的注意力,引发人们的好奇心,使人们不禁要追问:马上是什么人?他做什么去?为下文开辟了广阔的描写余地。下文便分承这两个问题展开人物形象的刻画,使全篇结构既严紧而又富波折,妙不可言。
从“借问谁家子”到“勇剽若豹螭”,围绕第一个问题——马上是什么人展开。开端采用乐府民歌常用的问答句式过渡: “借问谁家子? 幽并游侠儿。”使诗语跌宕有致。幽并是古代多产勇毅剽悍的游侠的地方,取这里人物,自易见主人公的不凡。“少小”二句,一句说他年青时便离开家乡,见出他男儿志在四方的气概;一句说他扬名边域,见出他屡立战功的业绩。四句诗已粗现人物的神采,下面再用追叙之笔补写出主人公武艺精湛,气质勇悍,人物便赫然立于纸上了。共八句诗分三个层次: “宿昔”二句点明手持良弓佳矢,为写射做铺垫; “控弦”四句以上下左右驰射的铺排描写,鲜明地勾勒出每发必中的高超射技; “狡捷”二句以画龙点睛之笔点出人物骑射的“狡捷”、“勇剽”之神。猿猴、豹螭的比喻,生动贴切。这一段描写形神皆备,故能给人以鲜明深刻的感受。
从“边城多警急”起,围绕第二个问题——做什么去展开。原来是边城警报频繁,敌兵不断向内深入,从北传来紧急的征召文书,所以策马登堤飞驰而去。诗到这里才遥接篇首,结束中间的插叙,回到现实的叙事上来。“边城”四句写得情事紧凑,转接迅疾,很能传出敌军压境的紧急气氛和主人公疾赴国难的精神风采。接下去写勇猛杀敌,只用了 “长驱”两句,却力重千钧。主要在于诗人并不细描杀敌情景,而是着重勾画主人公凌厉破敌的气概。“长驱”即势如破竹,而“蹈”字、“凌”字也都能表现所向无敌的气势。
篇末“弃身锋刃端”以下八句,着重揭示主人公捐躯报国的心志。虽都是直言的倾述,却不枯燥无味。其奥妙在于: 第一,为国忘家、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感人至深; 第二,前文有对人物的丰富的形象描写,这一部分成为人物形象的有机部分,只使人感到人物精神品格的升华; 第三,句式多变—— “弃身”二句用诘问句,“父母”二句用感叹句,“名编”四句用断语句,故无单调之感。
这首诗本意实在是在抒写诗人自己的心怀与壮志,却通过塑造、歌咏一个为国献身的壮士形象来表现,是传统比兴手法的运用和扩展,大大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其次,这首诗由于剪裁结构的巧妙,整篇劲健飞动,转折多姿,有很大引人的力量。再次,人物的刻画相当丰满。高强的武艺,勇敢的精神,为国献身的品格,融为一个整体。而这一切又是通过少小辞家赴边、闻敌飞马登程、临阵不惜捐躯等具体方面,一层层展示出来,故鲜明真切,深印人心。